Dialogue with the Chief Planner 重塑仲夏夜慈善音乐会的内容价值
由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和星海音乐厅主办的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以下简称“音乐会”)已走过了十八年,作为恤孤助学会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慈善项目,今年将迎来连续第十九届的举办。 据了解,本届音乐会将以“粤语流行音乐”为主题内容串联整场演出。这是音乐会十九年来在演出题材上的一次全新尝试,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策划初衷和思考,组织过程中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挑战和故事? 随小编对话本届音乐会的总策划、恤孤助学会志愿者周玮光,细细道来。
01、音乐会的定位及内容变革 恤孤助学会:往届音乐会的演出曲目主要选取中外名曲组成,主题个性化不甚鲜明。本届音乐会将会以“粤语流行音乐”作为主题,并将这个主题贯穿至整场音乐会的演出始终。这一构思的原点是什么?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决心做出这样的变革? 周玮光 持续举办十八年的音乐会,无论在音乐行业还是在慈善领域,这都是弥足珍贵的宝藏品牌。音乐会在传播或是募款功能上,所能承载的可以更多。所以,我们一直探讨和思考,音乐会它可以做出哪些优化,如何在资源力量有限的框架下做出提升。 之前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基本上是交响乐,毫无疑问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但同时其欣赏的高门槛又决定了它的影响力是非大众化的。而受限于经费等资源力量,它几乎没有办法做成交响乐音乐会业内的标杆演出。就我个人观点,音乐会最大的矛盾,是慈善属性制约着音乐会的专业受众影响力,而交响乐对非专业受众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曲高和寡之嫌,这两者存有不易调和的定位错位。所以我说音乐会“有历史”、“无品牌”,作为一场艺术演出,其品牌所能影响的受众期待值较为有限,音乐会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张扬。 因此,音乐会的“定位变革”、“内容变革”刻不容缓,本届音乐会就是这种变革思考下的一次大胆尝试。
恤孤助学会:音乐会的“定位变革”、“内容变革”,经历了哪些关键讨论或争议?最终达成哪些共识? 周玮光 初期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摆脱交响乐”。一是顾虑“大众化”会削弱音乐会的艺术品位,二是担心音乐会组织成本增长的问题。对此,我们的一个共识是,音乐会作为恤孤助学项目捐赠人的答谢演出,必须尊重捐赠人大部分为非交响乐专业受众的事实。 去年七月,广州交响乐团奏响了一场以“作曲家的湾区畅想”为主题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汇聚了广交委托邀约的五位中国知名作曲家的原创作品,取得了观众和行业的充分认肯。广交该次演出的成功,一方面来自音乐会主题的特色鲜明,其次是作曲家的到场交流增进了观众对演出作品的了解和共鸣。 这为音乐会的定位和内容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一是音乐会主题化营造,演出作品无论是全新创作或是改编,都应该紧紧围绕当届音乐会主题而进行创编,让音乐会内容形象鲜明。二是增加音乐会对非专业受众的亲和力和互动性,增强曲目、演出形式的创新,增进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共鸣。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共识是,交响乐作为音乐会的底色不变,但是在每届音乐会的主题和内容创编上,要做到“大众流行”的基准,主题与演出内容高度关联,主题要为演出内容服务。
恤孤助学会:上面您提及到音乐会的定位和内容变革有可能会导致组织成本增加,事实上会发生吗? 周玮光 恤孤助学会一直坚持“节约办会”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考虑音乐会变革具体落地方案时必须顾及的核心问题。 为了保证每届音乐会主题与演出内容的高度契合,每届音乐会均需大量地全新或局部改编音乐作品,也由此带来了曲目改编成本的增加。 所幸的是,广州岭南交响乐团心怀大爱,毅然加入恤孤助学会、星海音乐厅三方共创的队伍,义务参与音乐会的演出,为音乐会的组织成本控制提供了最大的实现可能。加上筹办团队对其他开支的有效节约,从本届音乐会的经验看,成本实现了不升反降的良性局面,实在是有赖各方的共襄善举。
02、关于“粤语流行音乐”主题 恤孤助学会:这届音乐会是定位和内容变革后的第一次尝试,而这个第一次给了“粤语流行音乐”。这个主题是如何诞生的?选择这个主题的思考是什么? 周玮光 粤语流行音乐一直是华语流行乐坛的重要组成力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影响力甚至达到卷席亚洲的巅峰。特别是在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粤语流行音乐更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是刻在广东人骨子里的血脉。 选择“粤语流行音乐”作为“第一次”的主题,是相信这个主题会为音乐会观众带来更多的同频共振,更多的亲切共鸣,让音乐会从“单纯的演出”逐步走向“有共情色彩的品牌符号”之路。 恰逢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我们也有为全运会献礼的心思。
恤孤助学会:粤语流行音乐经典无数,您作为音乐会的总策划,选曲的核心标准是什么?音乐会将会呈现一个怎样的整体效果? 周玮光 粤语流行音乐的经典作品如繁星闪耀,音乐会仅能演出十几首作品,如何选曲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选曲过程经历过几次调整,但主要是基于几个主要标准维度。因为本届音乐会总体上会规划成几个篇章,以简要对应呈现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几个代表性阶段,所以第一个选曲维度是各个音乐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作,能够反映各个阶段的特征。其二是与交响乐演奏的契合度,不是所有歌曲都适合改编成交响乐的。第三就是旋律和歌词意境的正向性,是否具有温暖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第四是对粤语流行音乐贡献良多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创作人的作品均应得到呈现。最后是优先从广州岭南交响乐团既有曲库中选曲,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歌曲改编的成本。 所以,本届音乐会将以交响乐为核心演出形式,根据曲目的艺术呈现需要叠加歌手演唱、钢琴协奏、小提琴协奏、小号协奏等,分五个篇章和返场演出,扼要呈现粤语流行音乐从起源、繁荣,至交流、传承的主要脉络和部分经典曲目。
03、众志成城的创编过程 恤孤助学会:上面一再提及,本届音乐会的曲目涉及大量的全新或局部改编,创编和排练工作量极大。能够大概说说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吗? 周玮光 大量曲目的全新改编是本届音乐会的特色。但是要令这个“特色”成功呈现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其一就是非常庞大的改编工作。 大部分的流行音乐伴奏以“四大件”(即爵士鼓、电贝斯、电吉他、键盘)为主,但是要将它改编成六十人交响乐团的演奏乐谱,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每首乐曲的改编纯耗时至少几十个小时,十几首乐曲光是创编就是一项长达数月的工作。 其次就是乐队的排练,虽然每位乐手都有强大的“视奏”能力(见乐谱可即时演奏),但是毕竟都有对新作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以及团队融和性、配合度、合奏力的培养过程。 所以,虽然我们早在今年四月就已经启动音乐会的准备工作,但直至今天,还在进行大量的乐谱分谱、弓法设计、乐手复谱等改编收尾工作,以及歌手彩排、乐团合排等排练事宜。 恤孤助学会:本届音乐会邀约了三位歌手参与演出,策划团队是如何成功邀约他们参与义演的? 周玮光 是的,本届音乐会我们非常荣幸邀约到麦子杰、李达成、江碧然三位歌手出席义演。 麦子杰是最早与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的内地男歌手,多次获得 “全国最受欢迎男歌手”称誉;李达成曾经获得香港亚洲电视台举办的省港澳未来偶像争霸战冠军,也是第一位签约香港华纳唱片公司的内地男歌手;江碧然是“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大赛”全国冠军,已经参与过百场全国巡演。 几位歌手不但实力斐然,多年来更是积极推广粤语流行音乐和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对于恤孤助学会和策划团队的邀请,他们都是爽快响应、欣然赴会,身体力行支持困境学生公平成长。非常期待他们的精彩表演。
04、结伴创将来,音乐会的愿景 恤孤助学会:“粤语流行音乐季”发起了音乐会定位和内容变革的第一声。未来的音乐会,您和策划团队有着怎样的长期规划?有着怎样的愿望和期许? 周玮光 借由本届音乐会“粤语流行音乐季”启航,我们对音乐会的终极愿景是希望重塑仲夏夜慈善音乐会的内容价值,让音乐会回归音乐会该有的属性,让音乐会的受众期待值获得提升。正如开篇所说,期望音乐会在传播或是募款功能上,所能承载的可以更多。 因此,未来的音乐会仍然会坚持“一届一主题”、“主题与内容紧密契合”、“大量的全新改编作品为主题服务”等核心原则,还希望透过“交响乐+”的形式,邀约更多不同的艺术品类和艺术团体共同参与,为音乐会带来每一场基于交响乐、不止交响乐的艺术盛宴,营造成恤孤助学会、星海音乐厅、广州岭南交响乐团三方共建的公益艺术符号和品牌。 而为了享有更充分的筹备特别是策划创编和捐赠劝募时间,未来的音乐会筹备启动时间,我们计划是从每年的九月份、即当届音乐会结束起,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来届音乐会充分打磨、细致筹划。
恤孤助学会:最后,您想对音乐会还有什么补充? 周玮光 音乐会的定位和内容变革,这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恤孤助学会“初心”的践行和升级——就是“好事做好”。 感谢恤孤助学会秘书处和志愿者团队项目工作部、品牌宣传部同仁的充分信任,感谢星海音乐厅、广州岭南交响乐团和歌手们的无私支持,感谢音乐会策划执行团队小伙伴们的辛勤付出,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来自各界的支持力量。 我坚信,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会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也会成为更多困境学生生命中的亮光。最后祝大家观演愉快,谢谢!
撰稿:周玮光(志愿者)、万敏莹(志愿者) 编辑:万敏莹(志愿者) 审核:梁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