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我们能做些什么
家访志愿者:刘宁
那个 13 岁的少女,嘴角带着笑,鼻尖挂着狭小的厨房闷出来的汗珠,眼里却隐隐含着泪光,然后缓缓低沉地对我说:“可是,我妈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不要我们了。”语气平稳得几乎找不到怨恨。听到这话时,差点没能忍住眼中的泪水。
这个家庭除了这个少女之外,还有她 8 岁的亲弟弟,正当壮年的父亲精神有问题,在我们家访时已不知所踪,年迈的爷爷奶奶勉强地靠小儿子些许资助维持着家中的生计,只是他们本身也多病,还要负担大儿子的医药费和两个孙儿的生活教育费用,家中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女孩的家里和我们之前所见的贫困家庭类似,叔伯兄弟的家庭分住在同一栋泥砖屋的几个房间里。女孩的房里只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张属于姐弟俩,另一张是奶奶睡的,床上凌乱地堆放着日常穿的衣服和简陋陈旧的被铺,桌上是同样杂乱的文具书本。只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潮湿闷热,里面却没有风扇。走出他们的房间,是爷爷睡的小偏间,依然简单。再出来,便是我们说话的厨房了。瓷砖面的柴火灶对面堆放着备用的木柴,厨房墙面、碗柜、桌子到处是油烟渍,厨具,碗具,没电源线的电饭锅上粘着烧柴火扬出的灰。一切都是农村典型贫困家庭的样子。
这次徐闻家访,因为路途远,要家访的户数也多,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孩子们详细地沟通。在那女孩说出那句让我感到揪心的话之前,我只是匆匆地询问了她和弟弟的生活学习情况。女孩的普通话少有地清晰标准,回答问题时的表述清楚明了,态度也落落大方,算是农村孩子里很难得的。所以,和她聊了两句,我已经感叹:“你的普通话很好啊!真少有!”她只是微笑,脸上总是挂着比真实年龄大 5、6 岁的成熟沉静。那个与她相依为命的弟弟则与同龄的男孩一般地活泼好动,刚刚在海里玩过才上的岸,衣服湿漉漉地黏在身上,在屋里不停地跑进跑出,快乐地和同屋的堂弟玩着我们带过去的小礼物。不难看出,他的无忧承载着姐姐和祖辈多少的呵护和关爱。
女孩的话让闷热的厨房的气压又低了点,我告诉自己,我不是来陪哭的。于是半拥着那女孩,拍着她的肩,对她说:“你要相信,妈妈离开你们一定有她不得已的难处。妈妈生养你们是很痛,很辛苦的事情,她不会忘了你们的,以后你当了妈妈就会明白的。也许有一天,她还会回来看你们的,你要好好的,努力,加油。”她用几乎察觉不到的幅度点了点头,嘴角依旧挂着微笑。时间实在不多,我们匆忙说了几句,拍完合照,便告别了这家人。
我无法确定我的话是否让女孩心灵上得到一丝温暖,至少我知道我们搜集的资料应该能让这个家庭得到些经济上的帮助。每次家访完,与朋友聊起来,大家都会感叹命运的不公。我也常想,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与其去控诉命运的不公,悲哭生命的无奈,倒不如留下些希望。不管是活在贫困中的他们,还是身处城市中的我们,如果都能看到生命中的真善美,前进的脚步也一定能轻松轻快些。
感恩恤孤,感恩我们所遇到的这些孩子们,让我更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也希望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眺望生命中前方的光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