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慈善项目
志愿者李凌:传递温暖、托举希望、汇聚力量
  • 所属项目:第三期访贫助学遂溪行 -> 项目动态2025-04-11105


图片

3月22日清晨6点45分,我们在体育中心集结,7点整准时启程。四辆大巴搭载着159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前往湛江市遂溪县开展家访核查活动。

当天下午约两点半抵达目的地,我们迅速放好行李并领取送给孩子的小礼品,随后便在当地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立即开始了入户家访。

图片

志愿者到达遂溪县


图片

此次和同伴共同家访了11名孩子,我经历了许多触动人心的瞬间。与去年参加乐步慈善健行活动通过徒步筹款的方式相比,这次亲身体验的家访活动给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真正踏入这些家庭,深入了解ta们的生活状况后,也意识到或许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与村委进行沟通,ta们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ta们渴望推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人力资源,许多村民都是年老体弱或有病在身,留守在家。一些村庄甚至已经没有了小学,孩子们不得不前往镇上上学。

在与一位妇联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她向我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她提到,大学毕业时,由于父母的担忧,她决定返回家乡工作。她最初在县里任职,之后调至镇上接触了更多基层群众。一位经验丰富的书记曾向她表示,尽管环境艰苦,道路坎坷,但通过自己的付出,见证家乡变得越来越好,还是很欣慰的。她说没有一定的情怀和奉献精神,这份工作不太容易坚持下去。

在家访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高中生小A,她的家中贴满了她的奖状,目前在县里的重点中学就读。

我:“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小A:“我学的是理科,最喜欢化学。”

我:“那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小A:“如果我有钱的话,我想出去看看,我希望能考上华师大。”

我:“华师大在广州,你去过那里吗?”

小A:“没有,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我没有机会出去。但我有在网上搜索过学校的信息,也查看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她补充道:“我还需要更加努力,才有机会考上。”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想考华师大呢?”

小A:“我想成为一名老师。”

我:“你喜欢教什么科目呢?”

小A:“化学。其实我并不是最想做老师,我更想学医。但是考虑到家里的状况,我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需要读书,父母身体也不太好。妈妈告诉我,做老师有假期,还可以帮助家里。”

图片

志愿者入户探访


图片

谈到这里,我顿了下,想到最近刷到的一部韩国影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想要生活过得更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有意识地努力托举。如果家人缺乏这种认识,让孩子过早地放弃学习的机会,过早地进入社会工作,以赚钱养家,那么当今社会很可能会更容易陷入一个负面的循环。

正如妇联那位姑娘所言,助学项目的持续开展,确实为那些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4500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这相当于ta们三年的学杂费用,这让ta们有机会继续学业。

写到这里,我想到青姐在来的路上分享她九年后再次去信宜家访时,遇到了她的带路人,就是9年前家访时曾经资助过的学生。那个孩子跟她说,我记得你们“绿衣人”,恤孤助学会支持了他六年,读完书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服务,正如他曾经得到的帮助一样,去帮助那些处于困难中需要帮助的人们。

一群人加班填表审核直至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继续家访,回程途中仍继续填表审表的工作。令人感动又可敬的志愿者们,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了孩子获得受资助的机会。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却因为共同的目标——纯粹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而汇聚在一起。

图片

志愿者填写家访表格


图片

虽然个人的力量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持续传递温暖与希望,就如同细小的溪流汇聚成浩瀚的江海。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能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这次“访贫助学遂溪行”,我们探访的每一个家庭,或许只能给予学生们有限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带去了关爱和希望。告诉ta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始终关心和关注着你们。

图片

志愿者集中审表

感恩恤孤助学会,感恩我们的领队、搭档及团队的小伙伴,在大家的支持下我才顺利完成了本次工作。

图片

城月镇志愿者合影


图片

爱与希望是照亮前行路的一道阳光,希望的种子已在这个温暖的春天播撒在遂溪的乡土之间,期待各位爱心伙伴与我们结伴而行,连缀起困境学生夜空的璀璨灯火!诚邀各位爱心伙伴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入月捐,与我们一起好事做好,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图片

温馨提示:如对口资助学生,因腾讯公益平台仅显示捐赠人微信名,完成捐赠后,敬请在后台进行实名登记,或联系资助业务部告知捐款信息(见下文联系方式),以便核对和日后安排反馈学生资料。后台实名登记方式:在腾讯公益“我的”-“捐赠票据”进行公益事业捐赠专用收据开票申请。

有关项目详情或了解对口认捐事宜,欢迎添加恤孤助学会资助业务部微信(13822279353)详询。

撰稿:李凌

编辑:王萌洁

审核:林钧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   推荐慈善项目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