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慈善项目
病童探访|ta说,不能被疾病看到我软弱的一面
  • 所属项目:重症贫童救助项目 -> 病童关怀活动 -> 项目动态2025-07-15207

病童探访|ta说,不能被疾病看到我软弱的一面


8岁女孩“憋泪”勇斗肿瘤,爸爸说女儿给了自己守护的勇气

2024年的六一儿童节,晴晴突感不适。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可持续吃药一周,症状却无缓解。爸爸警觉地带她辗转求医,最终确诊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且肿瘤已向颅内转移。去年8月,在长沙完成三次化疗后,爸爸毅然带她奔赴广州求医。待病情稍稳,父女俩又远赴杭州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与干细胞移植,今年返回广州继续进行化疗和放疗。

一路艰辛,远超年龄的重负压在晴晴稚嫩的肩头。面对病痛和恐惧,她强忍泪水,那句倔强的话语令人心碎:“别哭了,我不敢哭,不能被疾病看到我软弱的一面!”正是女儿这份超乎寻常的坚韧,支撑着爸爸。“是她的坚强,给了我守护下去的勇气,”爸爸动情地说,“我才有力量陪她一路闯过来。”

今年6月17日,我们使用腾讯公益平台“结善缘 救病童”项目的善款资助了晴晴1.5万元。7月10日我们带上生活包到小家探访。看到晴晴正专注画画,与小伙伴玩耍时脸上洋溢着笑容。爸爸欣慰地分享:“上周我们回了趟老家,晴晴见到奶奶格外开心,家里的饭菜也很合她的口味。”当前,晴晴的化疗已接近尾声,后续治疗安排尚需评估其身体恢复状况后再做决定。虽然治疗取得积极进展,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仍是压在肩头的重担。面对压力,爸爸态度无比坚决:“尽管这样,我们也绝不放弃。”当问及心愿,晴晴的回答清晰而坚定:“我想快点好起来,回家见奶奶!”

1_副本.jpg


从小小舞者到抗癌斗士,10岁女孩渴望重返舞台

去年9月,丽丽发现右脚底有肿块,当地医院初诊为脂肪瘤并切除。当半个鸡蛋大小的肿瘤被取出时,医生察觉异常,最终被确诊为高危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四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肺部和盆腔。确诊至今,年仅10岁的丽丽已承受了7轮大化疗和28次放疗,漫长的治疗周期让她的脸颊失去血色,她却总是反过来安慰父母:“护士姐姐说我是勇敢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回家看哥哥了。”

今年6月10日,我们使用腾讯公益平台“结善缘 救病童”项目的善款资助了丽丽2万元。7月10日我们带上生活包到医院探访。目前丽丽已完成7轮化疗,还剩4轮即可结疗。“熬过了最难的时候”,妈妈看着病床上安静的丽丽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医生说只要结疗后五年不复发,就能痊愈了”。暑假来临,哥哥也可以来广州陪妹妹玩耍,兄妹俩在一起,相互陪伴。妈妈坚信:“只要我们一家人紧紧相守,希望就在前方!”

2_副本.jpg


“难过的时候可以哭,但擦干眼泪后仍要冲锋”

去年底,小航被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母子俩孤身奔赴广州求医。面对冰冷的“肿瘤儿科”标牌,妈妈紧握小航的手,传递着力量:“不要怕,这里的医生很厉害,妈妈也在,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今年6月24日,我们使用腾讯公益平台“结善缘 救病童”项目的善款资助了小航2万元。7月10日我们带上生活包到小家探访。妈妈告诉我们,药物反应让小航在化疗期间有时情绪暴躁、抗拒治疗,最近身体又出现咳嗽和流鼻涕的不适。然而,小航的懂事和坚强令人动容。“他很少抱怨自己的身体有多难受,总是默默坚持着,”妈妈心疼地说。

异地求医的孤独与无助,在住进小家和遇见同路人的那一刻被悄然驱散。 在这里,小航妈妈结识了许多同病种患儿的家长,得到很多宝贵的治疗和护理经验;病友家属们日常的互帮互助,温暖着母子俩漫长而艰辛的抗癌之路。提及来自社会的温暖,妈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的感谢所有伸出援手的人,特别是及时帮我们申请到资助的好心人,这真的大大减轻了压在我们肩头的重担。” 这份温暖,也让母子俩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愈发清晰而坚定:完成全部治疗,让身体恢复健康,早日重返校园!

3_副本.jpg



☆ ☆   推荐慈善项目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