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一个以困境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间慈善团体在广州成立,自此,广东有了“南粤首家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 从年募捐百万元到如今2000多万元,这家被民政厅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同时蝉联广州市慈善组织透明度排名A级的公益机构,从小草长成大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慈善组织的标杆。 20年间,把“好事做好”的朴素理念贯穿恤孤助学会善行步履,执善而行者追随如云,从2名志愿者壮大到如今的4700名,他们分文不取奔波一线,点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截至2024年4月,恤孤助学会累计筹款2.96亿元,为省内38808名孤儿和困境学生送去助学款,给他们“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公益之路,有幸同行。2011年开始,政府对孤儿的扶助力度日益加大,恤孤助学会的救助对象逐步移向重症儿童。作为全国首家介入患病困境儿童救助的公益媒体,新快报天天公益栏目顺势应时成为恤孤助学会的合作伙伴。13年来,3000多名重症、困境儿童在新快报和恤孤助学会协力之下,得到及时救助和长期追踪关注。一路走来,我们的爱与关怀,从无间断。 斐然成就,虚怀若谷。创会第二十个年头,恤孤助学会已然完成“老中青”三代人的最优化组成,他们坚定不移再出发,脚步不辍,行善致远。 ■恤孤助学会每年举办慈善义拍义卖为重症病童筹“救命款”。 大道不孤,以“诚”聚力 2004年的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办公场所只有两间办公室,装修简单而朴素。彼时,恤孤助学会创始人之一的王颂汤老先生已经65岁,退休前任职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一职,恤孤会是他二次“创业”。 创会之初,有人直言不讳,“我愿意做慈善,愿意捐款。但是,我的所捐、所行,真能够到达有需要的人手里吗?”存疑是很多人对公益机构的真实态度。作为南粤地区首个民间慈善团体,恤孤助学会创始,发展至今,三代恤孤人孜孜以求做出一个“完全纯洁的公益事业”。面对公众疑虑,行动是最好的回应。王颂汤不厌其烦地叮嘱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诚信是公益的生命。选择做公益事业,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要干干净净,任何时候,钱的事情要能说清楚。只有这样,大家才放心把钱捐给恤孤助学会。” ■白领带着家人积极参加恤孤助学会的公益行动,身体力行助力筹款。 每一分的善款都是按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并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管理费另行筹募,王颂汤不止一次地告诉记者,“我们没有设理事会基金,没有‘三公’消费,20年来开了近百次理事会,没有用公款请大家吃过一个盒饭。” 恤孤助学会的诚信有据可查。走进恤孤助学会办公室,15名专职人员无时无刻不埋头于案牍,“我们的工作动态、每月财务报表、捐赠清单、资助款使用和汇付表、审计报告等全部在网站公开,可以随时查询。我们也欢迎捐赠人任何时候,可以在事先不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前来查询、审核和指导。”恤孤助学会副秘书长梁栋彬介绍。 善款透明公开制度,才能焕发慈善组织生命。始创之时,恤孤助学会只有2名志愿者,而今已发展到15名专职人员,4700名志愿者。 广州女孩梁弋是如云从者中一员,她从“道听途说”到躬身其中,如今已是恤孤助学会骨干。“因为身边朋友参加过恤孤助学会助学项目家访,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机构,也觉得好奇,所以关注了他们的公众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恤孤助学会从理念到行动,都在践行‘诚信是慈善灵魂’这句话。”2020年年底,梁弋加入到恤孤助学会慈善大家庭。“这份工作,让我能在这片干净的公益土地上安心地把好事做好,专注做好每一件事。” ■助学让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走进农村,与农村儿童互动、组织活动。 项目管理,纷繁复杂,但作为工作人员,梁弋始终保持谦卑:“我宁愿开诚布公,坦诚接受批评,也不愿隐瞒过错,养痈遗患。我们的实践证明,恤孤助学会执行的‘诚信’、善款公开透明,对自我的完善发展很有利。秉持诚信慈善,回报也很高。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公益行业从业者而言,这就是正向的价值观,并且指引着我们日常工作该如何开展。恤孤助学会就是我职场的一本‘宝典’,希望未来我能继续研读这本‘宝典’,不断领悟和学习。” 众行致远,“同袍”助力 每年,广东省内总有2-3个偏远农村,迎来一群身穿绿色T恤的恤孤助学会志愿者,他们与当地政府合作,走进一个个农村家庭,探访由当地政府对接部门推荐的困境学生,确保精准资助。 志愿者与受访学子促膝交谈时,孩子们常常听到一番“很燃”的话:“出生在困境家庭不是你们自己的选择,给你们一些帮助,是你们的权利。因此,不需要感谢,不需作任何承诺,只希望你长大后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生的命运。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现在的处境,而是朝哪个方向走。” ■恤孤助学会总是站在重症儿童身边为他们加油。 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农村孤儿和困境儿童完成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业,这是该会主要的资助性项目。二十年来,恤孤人累计资助省内42个县(区、市)38808名孤儿和困境学生。记者了解到,2019年秋季学期前,每名受助学生资助额为3000元,但随着物价上涨,恤孤助学会顶着筹款压力,把对困境学生的资助标准调整为4500元。 二十载助学行,让一颗颗励志种子,在每个受助心灵内生根发芽。“我们早期资助的很多学生,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当了老师、护士,有的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有的成为我们的志愿者、捐赠人。其中一名在2012年受助的茂名信宜女孩赖燕珍,她凭努力成为了一名基层医生,更因不离不弃照顾家中残疾的弟弟,当上广东省道德模范……可以说,家庭的贫困,到他们这一代终结了。”回顾20年助学路,年逾八旬的老会长王颂汤感慨万千。 ■新快报报道的病童故事,恤孤助学会都会第一时间跟进并进行探访核实。 虽然近年经济发展放缓,但企业对恤孤助学会仍一如既往支持,尽己所能捐资资助困境学生和重症病童。记者了解到,恤孤助学会的“同袍”不乏优秀企业,他们分别与恤孤助学会共同设立公益专项基金,集多方资源关爱农村困境儿童,延伸助学行的慈善力量。在“爱童行专项基金”“蝴蝶助学专项基金”“音乐陪伴专项基金”,以及“体育支教”“农村水上安全知识推广”等公益项目发力下,受惠的乡村师生、特殊儿童达24.7万人次。 从公益慈善之海的“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20周岁的恤孤助学会正值风华,“我们的力量来自政府机构、爱心企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等四面八方,众行方能致远,这是全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共识。”王颂汤笑着说。 携手比肩,共向“善”海 经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后(详见《新快报》2019年5月18日A10版),备受关注的烧伤男孩俊逸在爱心妈妈的护送下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儿童福利院。由此,这场助力者逾万、历时5年的爱心接力暂告一段落,而存放于天天公益基金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剩余善款190多万元,计划转移到监护单位,继续用于孩子的治疗。这是天天公益自设立以来,筹款额最大、关注人数最多、跟踪时间最长的一个受助个案,帮助俊逸的核心团队成员遍及五湖四海,十多个爱心妈妈分组打理他的生活、医疗、教育事项,克服种种困难,陪俊逸度过最黑暗的日子。“有国家监护,我们当然放心。”守护俊逸多年的一位爱心人士说,“即便如此,爱心群暂时不会解散,希望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信息,对俊逸的爱,已经是大家的习惯。” 俊逸是新快报报道的“温暖1297号”个案。其实,天天公益于2011年开版后,很快便与志同道合的恤孤助学会达成合作意向,彼时,老会长王颂汤也在关注重症病童救助,并计划启动新的公益项目。 2016年,万事俱备,恤孤助学会与新快报合作设立《天天公益专项基金》,携手比肩救助因病致困的病童家庭。8年间,天天公益基金筹款514.35万元,资助640名患儿;8年间,新快报与恤孤助学会共同举办爱心团年饭、许愿瓶行动、中秋圆梦行动等28场关怀活动,帮助3000多个困境儿童家庭挺过难关。 ■受“救病童”项目帮助的男孩,向恤孤助学会的帮助致谢。 在公益慈善领域,包括天天公益基金在内,恤孤助学会的多个专项基金均是“不寻常”的存在。熟悉社会组织的人都了解,维持一个机构运行、人力与财务的必要开支不可避免。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了“管理费”的要求,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年度管理费,从原来的“不得超出10%”调整为“不高于13%”。 然而,不少捐款人注意到,自己所捐赠的钱一分不少地用到了受助人身上。 恤孤助学会是怎样做到的?王颂汤早就给出答案,“我们放弃了提取‘管理费’权利,这对于受助人和捐助人来说,都容易遭人质疑,也不利于资助金的精准利用。” 诚然,好事做好,干干净净,过去是、将来仍是恤孤助学会的立会之本。 【20年大事记】 【益语】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行二十年倍九十’。2004年成立时只有2名志愿者工作,现在4600多名,从年募捐约100万元,到现在2000多万元。这20年坚持‘好事做好’的指导思想,在慈善的一个细分领域用工匠精神做好做精做极致,实践证明‘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我们选择了符合历史潮流的事业,我们积累了20年的探索,我们有信心继续前行。”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创会会长王颂汤 ■王颂汤 “公益慈善之路道阻且长,恤孤助学会的发展,要靠新一代恤孤人的努力。希望他们能够深刻领会和传承老一代人的慈善理念,对慈善工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时刻保持我们这个慈善园地的纯洁性,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民间慈善组织。”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葛晓红 ■葛晓红 “恤孤助学会像一个大家庭,有像王颂汤老会长这样慈爱和谆谆教导的长辈,也有像晓红姐那样关爱我们并操心各种事务的家长,还有同心协力一起完成各种任务的兄弟姐妹。恤孤助学会也真的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这条慈善的大道上,也让我结识了越来越多纯粹、充满理想色彩和人文情结的追梦人。”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秘书长梁栋彬 ■梁栋彬 “恤孤助学会员工的年龄构成包含经验丰富负责决策的50后60后,负责核心管理的70后80后,初出茅庐且充满热情的90后00后。这样的年龄构成具有沉淀性和承接性,就像细胞一般通过新陈代谢以维持正常的机能。后浪源源不断的加入,无疑为恤孤助学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年轻的力量带来了他们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和理解,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创意。”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员工刘俊杰 ■刘俊杰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