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资助人的来信“爱的鼓励”
按语:来信人参加2007年11月我会组织的“访贫助孤阳春行”,认捐了一名孤儿,她和儿子一直牵挂这名孤儿。我会按跟踪回访制度,通知对口资助人,于是她又参加了今年11月22至23日的阳春回访活动,并担任志愿者。这次她看到了所资助的孤儿,知道资助后所发生的变化。这封来信叙述了一位爱心人士参与我会助孤活动经历的心路,她收获了欣慰。现将“爱的鼓励”这封信和我会的复信一起发布。你看了有什么想法请告诉我们。
爱 的 鼓 励
――一个资助人的回访感受
2007年11月我参加了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组织的“访贫助孤阳春行”活动,并对口资助了阳春市八甲镇合路小学八岁的孩子黄哓明。
在探访活动前查看受助孤儿的名单时,看到这个孩子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和八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一老一小没有真正的劳动能力,基本是没有收入的,当时还在申请民政部门提供的五保金。由于这个孩子与我的儿子年龄相仿,而且从资料上看是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遂萌发了对口资助的念头。在参加“访贫助孤阳春行”活动的当天,因为晓明家所在地离市区较远,同时到市区的道路正在维修,他没能来到现场,所以我没有见到孩子,只在照片上看到他是个大眼睛的可爱孩子。之后也因为工作较忙及怕添麻烦的想法没有直接和孩子接触,当然基于对促进会和当地妇联组织的信任,我绝对相信孩子是能收到资助款的,但心里还是很牵挂,很想知道他的情况: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生活、学习得怎么样?受到资助后是否有改善?今年初,我收到了促进会转来的受助学生情况反馈表,反馈表中学校老师汇报了他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虽然只是简单的几行字,让我知道了他在学期的后期有了进步。可能因为孩子书写能力有限,没有写信来,但是无论如何,了解到他的讯息、知道他有进步让我和儿子都很开心,我们也在说要找时间去看望一下他们。
11月初,促进会的朋友打来电话,告知将在22-23日组织一次阳春回访活动,其中要去到的两个镇中就有晓明所在的镇,可以亲自去看望他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很欣喜。
由于这次去阳春还要肩负促进会委托的其他的任务,就没有打算带我的儿子同去。但儿子仍然很认真的在准备礼物要我带给晓明,回访的前一天,儿子做完作业后在一张心型的卡纸上写了封给晓明的信。虽然只是短短的几行字,但是他却写了四次,写错字了、写得不好啊,他一再的改,还要求我帮他检查、润色,最后一次认真地抄正,还贴上自己的大头贴,那是相当的认真!我们在挑大头贴照片的时候本来有打算挑一张我和儿子的合照的,但是儿子很快说:“妈妈,还是挑我的单人照吧,我担心晓明看到我和妈妈的合照会伤心的。”听着孩子的话,我感到很欣慰,儿子已经懂得去从别人的角度来感受,懂得去关爱他人了……
于是,我带着儿子的礼物和心意,踏上了阳春回访的路途。回访活动第二天就安排在八甲镇的中心小学进行,孩子们陆续到了,我着急地张望,想看到那大大的眼睛……在等孩子们陆续到来的时间里,我和八甲镇妇联的同志聊起了孩子们受助后的情况,我想这是所有的资助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促进会托我去了解的问题。聊着聊着,妇联的同志说起有个叫晓明的孩子,原来成绩一直不及格,现在都有八十多分……我一听,兴奋地大声问:“是不是合路的黄哓明?那是我对口资助的孩子呢!”连忙拉着她细问详情,原来妇联的同志去学校了解受助孩子的情况,得知晓明之前不太爱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受到资助后,老师校长都很重视,觉得不能辜负社会热心人士的托付,对他更加的关注和用心。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背诵口诀表,晓明不用心怎么也背不下来,为此老师罚他站着上课;校长发现了,下课后询问晓明为何一周都是站着上课的,然后苦口婆心地与他谈心,开导、教育他,也告诉他有社会热心人士在资助他上学……结果哓明用三个小时就把口决表背好了,从此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听到这些,就像任何一个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有进步了、懂事了、长大了一样,心里的欣喜、欣慰难以言表,让我久久说不出话来……
当我看到晓明时,他已经坐好等待和大家玩游戏了,我过去和他打招呼,他虎头虎脑地还有点对陌生环境没有反应过来的样子。在和哥哥姐姐们玩游戏的过程中,我在旁静静地观察他,偶尔也走过去和他聊天、和他一起玩。呵呵,他真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脸的聪明淘气样,大眼睛滴溜滴溜地转,表情多多的,在几十个孩子中间显得特别的活跃。在画爱心卡的时候,他可开心了,一边画一边不停地叽里咕噜地说着我们不太懂的家乡话,不时挠挠头,做鬼脸。我们提议大家画他的时候他乐得笑翻了天,还将义工姐姐画在纸上,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有两个老人家一直坐在一旁守候着,看到晓明把手中的物品交给其中的一个老婆婆,才知道那就是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是一个淳朴贫苦的老人,满脸的沧桑述说着艰辛,接过食物时无牙的瘪瘪的嘴不断地道着谢,干枯的眼中还泛着泪……和她聊天,虽然有些话听不懂,但还是知道她八十五岁了,和哓明两人一起生活,每个月领90元的五保金;说晓明有时调皮有时听话,说自己不识字,也不知道晓明在学校怎样;更多的是淡淡地、无奈地述说生活的艰辛……心里有份心痛有份担心,心痛这一老一小的生活窘迫,担心老人家因生活的压力不让孩子读书了。连忙找来当地妇联的同志做翻译,告诉她晓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学校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多难也不能让他辍学……老人干瘪的嘴巴应着:“有上学、有上学……”还告诉我们,哓明这个小调皮,和奶奶开玩笑,告诉奶奶自己考试全班最差,看到奶奶着急的样子,才说:“是逗你玩的,考了八十九分呢!”老人平静地说着,透出点点滴滴的疼爱……
活动结束,晓明和奶奶要回家了,递上儿子的信和礼物,晓明似乎认字不多,也还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告诉他这是有个小哥哥送给他的。我想等他认的字再多点,他就能读懂那封信了。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听奶奶的话,他也只是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呢。
这次的回访,让我真实地接触了晓明,让我了解到他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孩子,让我感恩他在如此的家境中长大,还保持着开朗,不像很多孤儿那般孤僻、封闭,真的很感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赤贫和艰辛,让我心痛和心酸;也让我知道我的资助款,对于他们来说,更主要的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助困的意义要大于助学的意义。这次回访,让晓明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让我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孩子,今后,除了经济上的支持,我和儿子会写信给他,让他知道,在广州,还有一个阿姨和哥哥,在关心着他、支持着他。
通过这次回访,看到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看到他们得到助学款后的变化,让我更明白了助学助困的意义,坚定了助学助困的决心。同时,我想,除了在经济上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支持,我们还可以给予他们各种形式的关怀和关爱。像这次回访活动,广东工业大学社工系的学生们用心准备了各种活动、游戏,让孩子们有了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让孩子们渡过了开心的一天,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还记得学生们说起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孩子,一直不太说话的,却问了三次:“义工姐姐,你们还会再来么?” 孩子们同样渴望被关心和爱护啊!学生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无法面对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因为她真的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来,她害怕辜负孩子的期望……亲爱的孩子,我们会再来,再来看你们,再来陪伴你们……我们,在一起,共同成长、快乐――这是我们爱的鼓励!
慧 彬
我会的回信
看到你写的感受,也看到了你的爱心,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是特别弥足珍贵的。在我会四年半的工作中,看到太多的悲惨,七十六岁的祖母因为孙女上初中交不起每学期200元住宿费和每月100元伙食费而自尽,七十三岁的盲人爷爷种几分菜地抚养年幼的孙子孙女,十五岁的哥哥打工让妹妹上学.......真是情何以堪!这些孤儿太弱小了,没有话语权,只能无奈地忍受贫困、饥寒、疾病、孤寂,他们用自已的苦难无声地在拷问我们。我会成立来已资助2732名,但广东的孤儿约有49000名,我们要为他们呼吁,救救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