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家访后的感言 之二
2009年3月26日
按语:继2008年8-11月我会举办“访贫助孤韶关行”第一阶段资助该市六个县(区、市)600名孤贫学生后,今年开展第二阶段拟资助该市十个县(区、市)全部需资助的孤儿,在1月10-11日和3月14-15日分两批组织志愿者100人和55人对申请资助的孤儿家庭进行家访核查,确认符合资助条件后开展募捐和予以资助。
有些志愿者参加家访以后感触很深,寄来了感言,现将参加韶关市新丰县家访的部分予以公布。相信对没有亲历的人们会有所启示,知道在城市繁华的背后,还真实地存在另一个世界,有这么一群孤儿默默地呼唤着、拷问着我们的良心。
第二阶段家访核查后拟资助321名孤儿,正在作最后校核和编制汇总名册,将在4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和接受认捐。
按我会制度,资助后将不定期组织志愿者看望他们,并欢迎认捐人参加。
探访韶关新丰孤贫学生
我们这次到韶关所探访的地点是新丰黄礤镇,那个镇虽然是离新丰县不远的一座山上,但是,要到镇路途也是比较遥远。当天,我们是跟随着当地的妇联一起乘车上山,在乘车过程中的山路都是九曲十八弯,拐到完全不知方向,只知道车子越驶越偏僻,好像没有尽头一样;我们都是久经曲折最后才能到达目的地。
(心想一下:黄礤镇的村民要下山到县城也是蛮艰辛啊!有车还好,没车的,根本连下山的机会也很少。)
在这次探访中我们可谓“有得有失”。
“失”就是在原本计划探访黄礤镇西草村的一户家庭,因全家人外出的关系,故无法探望他本人,及进行资料核实,所以对于这件事,我个人感到是非常之遗憾。
“得”就是我们在等待的时候,妇联们向一老村民打听他及家人的去向时,意外得知,在西草村不远的一户家庭里,有一名孤儿儿童,生活非常之艰苦,而且是非常需要援助的。得知此资讯后,心里感到非常喜悦,就如发现一片新大陆一样,立刻飞奔到这名儿童家,进行第一户的探访家庭。
(由此证明,其实还有很多的贫苦儿童仍然未被发现并得到援助,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有待于各位热心的人士不断去发掘及提供资料。)
在探访的儿童里,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大多数儿童都是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遗弃自己的子女,而成为“孤儿”的。而当我看见他们的时候,感觉到每一个小孩都是非常之乖巧、懂性的,可能是关系到由小就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吧!
(内心话:但是,我真是很难想象这些母亲为何这样之不负责任,毕竟也是自己十月怀胎所生,就算生活如此艰苦,任何理由,也不能弃儿,让小孩这么小就要承担如此重的责任,看到这类的事情,真令人抱不平。)
转回正题,现在这些儿童都是大多数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毕竟老人家们都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都开始衰退,说实话连照顾自己也成一个问题,更何况还有带养小孩。对于一个老人一个小孩子来说,每个月仅靠着民政局资助给老人费用130元过活,又没有经济来源,又缺乏劳动能力,还有每年都支付大概1480的读书费用(仅针对一个小孩计算,如果对于抚养2个以上,是绝对不足够支付的。)这样的生活,只会让他们更苦上加苦。万一,有一天老人家离开了他们,他们可能又再度变成孤儿,再次受到心灵的创伤。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不想再想象下去,只希望在这次探访中可以将他们一些实际情况反映给社会们,并希望大家可以伸出援手地去资助这些儿童,让他们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摆脱贫困,得到新的人生。
(志愿者:陈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