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亲爱的小孩,不哭,不哭
  •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2010-03-163995

 

编按:313星期六,我会和广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组织了二十四名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去英德,对当地申请资助的17个镇的94名孤儿和特困单亲家庭进行家访调查。对经调查符合我会资助条件的将予以每名孤贫学生3000元的资助,分学期发放。在2008426我会组织有珠三角、京津沪爱心人士参加的“访贫助孤英德行”时已资助了419名孤儿。现将参加313家访的一名志愿者的感受公布,也许你阅后会知道什么叫孤独、什么是悲惨。

    这一批的家访调查报告和确认资助的名单待整理后上网公布,欢迎爱心人士和单位联系我会认捐资助。

 

 

 

 

亲爱的小孩,不哭,不哭

——记313英德走访之旅

                           中山大学学生·校友协会  刘文静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恤孤助学活动。

最初看到资料时,心中一震。单在英德这一个地方,竟已有这么多的孤儿,而其中也许还隐藏着不少还没有被发现或上报的。那在整个中国,全世界,又该有多少呢?不少是很小时候就父母双亡的,也有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毫无消息或改嫁的。是贫困吗?是贫困让她们狠心地抛下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独自面对一切吗?

出发这一天,雾水非常大。三转四转,坐了接近四个小时的车,才终于到达了第一站——黄花村。

第一位去走访的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名字——路带。远远地我们就看到她在路口等待我们的到来。经了解,才知道她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而这一带虽然房子很多,但是住户就只剩下她和另一个老婆婆了。家人——哥哥、姐姐、伯父,都出去打工了,偶尔寄二、三百块回来,而她就一个人一边上学,一边负责家中的一切家务,长年独自守候在这里。她的孤独、快乐、和心事,能和谁分享呢?交谈中路带没有对我们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没有述说自己的苦境,只是默默地、羞涩地。我们看到墙上贴着很多张奖状,那些都是哥哥姐姐以前学习时积累下来的,可以看出,哥哥姐姐在学校读书是很不错的,而哥哥是前不久辍学去打工的。这时我在自责,我们是不是来晚了?要是我们能早一点点来,热爱学习的他也许就可以继续在学校里学习,他的前途也许就改变了。临走时我们鼓励她要一直读下去,好好学习,她很大声很坚定地答应了我们。直到我们走了很远,她还站在那个路口,朝着我们望,摇手。我感受到了她对我们的期望。

印象中最深刻的,有一个家庭,一个才读一年级的小女孩——郭嘉怡,和叔公一起住,可怜的孩子,一看到我们就躲开了,哭泣着不愿意照相,只有当我们承诺不照相并离开的时候,她才停下了哭声。原来在之前有人要来领养她,所以她非常地排外和害怕。当叔公抱着大声哭泣的嘉怡安慰她时,我们看到,他也忍不住在擦眼泪。看到这个情景,我真的再也问不出任何问题了。我们真的不是有心来打开他们的伤口的。我们明白,是生活,生活太苦了。在申请表上,我早就留意到上面提到,我们需要为小嘉怡提供的,不止是生活的资助,还有心理的辅导和开解,小小年纪的她,要如何走出这种被抛弃的恐惧中呢?很快地,我们只好走了。看着他们还相拥站在雾里,渐渐消失……

有一个梁声程小弟弟,原来他家中还有两位姐姐——雯敏、路娣,同样还是上小学而已,一样需要帮助,家里贴着他们的多张奖状,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三人与奶奶一同生活,无任何经济来源,没有低保,只靠种几分田有青菜吃,偶尔有人给一点点钱帮忙一下。奶奶急忙忙地刚从地里赶回来,说了没几句,就已经泣不成声了。同样地,我们无法很好地安慰她,这时我深感自己的无力,因为我们暂时无法给他们任何承诺,只能给他们也许已经听过很多遍的鼓励的话语。大概,回忆像一碗热汤,而想念那么地滚烫,每一次取暖,总会被狠狠地烫伤……

还记得去看一个余龙惠小姑娘的时候,她很快躲了起来,后来找她带我们看看家里的时候,她才从旁边的房间出来,手还没来得及擦干眼角,眼眶红红的。这是第几次她一个人躲起来哭了呢?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想念远在他方的父母时,被别人欺负受委屈时,都是一个人躲起来悄悄地无声地哭泣,多少个夜晚,自己在被窝里孤单地等候着天明……而我却比她幸运得多,无论多么地想念,起码知道自己想念的人还健健康康地在某处,终有一天可以见到,而她,这份等待和空虚,有谁可以填补呢?

有一位孩子,是在路边捡回来的,所以为之取名——路妹。申请表中她的监护人是她的婶婶。而当我们见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婶婶是一位只有六十公分高的患有侏儒症的妇女。路妹是整个家的支柱,既要上学,又要照顾家庭,照顾婶婶。一位志愿者感慨,都不知道究竟是婶婶监护她呢,还是她监护婶婶。对路妹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她而言,是婶婶给了她一个家,让她不用孤零零一个人,婶婶不就是她最亲的人吗?相依相偎,一起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幻。

我们一共走访了十四个小朋友,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名字绝大多数我还记得很清楚,他们的家里环境,和他们见面时的情景,一个个地让人难以割舍。其中有些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十五岁却非常非常瘦小,只有一米一。那些姑娘,虽然没有漂亮的裙子,没有精致的饰品,有的甚至连正常的衣着也没有,但在我们看来她们都是像花般美丽的生命。命运对他们如此不公,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小山区,本来就已经是非常艰苦的,失去双亲,更让他们比其他孩子过早地承受许多无法想象的悲伤和苦痛。

同行的两位志愿者是一对父女,父亲带着女儿来体验生活。她是一位十五岁的女孩,她说此行让她收获了好多好多。看到那些孩子要一个人自食其力,要照顾老人,自己煮饭做菜,还要耕田种菜做农活,身为同龄人的她,感到自己实在太幸福了,“幸福到爆了”。这位父亲还抱着女儿说,他此行收获了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我想,这次家访之旅,每位志愿者都有着自己的无以言尽的感受。在归途中,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心情,以及遇到的个案。这一个人说的,其实恰恰是另一个人,其他人,共同的心声。而把所有人说的都凑起来,也许都仍然还是道不尽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想说的。

回来的路上,想起了一首歌: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亲爱的小孩
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
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
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