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名孩子的两次流泪
—六岁孤儿戴文才命运的转折—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名六岁孤儿的命运牵动了社会的良心,去看望他的人,从恤孤助学会资料上知道他的人,从新闻媒体了解他的人,还有听说他近六年悲惨人生的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同情、高尚、人性的眼泪。
恤孤助学会“访贫助孤遂溪行”项目按我会资助工作制度和流程要求对申请资助的对象进行逐户家访,以便按资助条件确定资助对象。
一间破败的几乎一无所有的暗屋里,连床都没有,六岁的男孩戴文才,就睡在连稻草都没有铺的泥地上。
他妹妹刚出生,妈妈精神病发离家出走了。一年后爸爸无钱治病逝世。今年二月十三日农历除夕夜,两岁多的妹妹掉到尿桶溺死,不到六岁的他,第二天把妹妹的遗体自己搬到山里埋葬。第二天走失两年多的妈妈终于回家了,可是几天后又去世了……
命运残酷地把一切的不幸加在一个小小孩的身上!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我们哭了,因为我们是人!
临别时,村里安排照顾文才的一位老太太,佝着腰,拉着我们的手不让走,一边哭泣,一边哽咽地求我们把孩子带走……
但我们必须走,我们要回到广州这个繁华的、每天都发生着一掷千金的城市,为文才、为这些贫困孤儿向社会呼吁、呐喊,拷问良心。
六岁的孩子几年来自己拣柴煮“饭”
八十岁的五保户老人和六岁的孩子谁照顾谁?
在
在这里,我们又遇到戴文才。原来文才的遭遇通过传播,牵动了很多善良人士的心,很多人向遂溪助孤项目捐赠,有位好心人愿意认养并把他送进这所培养广东传统艺术的学校。
孩子还是那么瘦小,但穿上整洁的衣服。我们和他一起翻阅赠送的书,看到好玩的卡通插图就有说有笑,书里有一幅是个蛋糕,问他是什么、想不想要,他说不出来,说不想要,要读书……
我们的眼睛再一次噙满泪水……
一起翻阅赠送的励志书籍
湛江市委副书记严植婵和我会副会长王颂汤让文才坐到前排来
第一次的泪,是为他命运的悲惨;
第二次的泪,是为他命运的改变。
2004年我会成立时画册上有这么一段话,后来在一些资料上也反复引用过:
“呼吁一切善良的人们,伸出你援助之手,你可知道,由于你的善举,很可能将改变这些贫苦孩子一生的命运。当他们长大成为贡献社会的人士时,我们的心灵将得到慰籍,这定将成为我们漫长人生经历中弥足珍贵的美好回忆,这就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唯一回报。”
广东省约有5万名和戴文才有着相似命运的孤儿在期盼我们。我会已启动资助雷州市约2400名孤儿的项目(参阅本栏目“资助雷州市2400名孤儿项目启动”),这一项目完成后,我会累计资助将达8900名,接近广东全省孤儿总数的五分之一。
你愿意用自己的爱温暖他们的心、用双手托起他们对明天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