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刘细谦
六点,周六早晨,人们在睡梦中,一群人已经起床,今天他们又一次出发,目的地是茂名信宜市。这次很高兴,有那么多的揭西人一起同行,客家话,潮汕话,说着高中那些事。大家心里都晓得,感恩必须用实际行动付出。恤孤助学会对揭西县的孤儿有那么多的支持,续燃希望,不予余力帮助那些贫苦的单亲家庭和孤儿们。恤孤助学会这次家访活动需要120名志愿者,这些来到广州的志愿者,无论是白领还是学生,都愿意放弃周末舒服的被窝,为恤孤助学会出一份力。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家访跟其他事情起冲突了,的确犹豫,要做自己的事情,还是继续跟恤孤助学会来信宜做家访呢?这是两难,一边是自己的生活,一边是恤孤助学会的招募。后来没那么纠结,每当想到去山区会帮助到贫苦的孤儿时,就推迟了自己的事情,还是去家访。至少让这社会的天平能够平衡些,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件件实事做起,发现比坐在课室里空喊口号强得多。以前总是需要一些证明,一些荣誉才肯去做,现在看多了,慢慢有了变化。看着别人的生活变好,这感觉真好。
颠簸了六个钟头后,大巴的最后一排是“摇篮”来着,我就这么晕过的,好不容易到了信宜市区,却发现去到大成镇还需要五十分钟的山路,坑爹……我们去大成镇的是两个组,跟我搭档是金刚妹,超级有经验的partner。我就是一个小学生一样,在她后边学,尤其她正宗的广州话让我实在不敢开口讲白话。不过她都做事好认真,都没笑我的白话,一直在教我。可以讲,这一次的partner不错。
这次恤孤助学活动的任务蛮重的,平均每组要走访十五户人家以上。开始不以为然,到后来,山区的山和陡坡的陡,让我们至今唏嘘不已。

镇与镇之间只隔一座山,但坐着面包车翻越这座山的时间足足有二十多分钟,漂移到处有,这里就特爽,还免费,还可以让人屁股开花。大成镇镇区不大,差不多跟华师本部大吧。可是马不停蹄,换乘两辆摩托车进山去了,又是半小时的山路,来到了海拔

或许你以为这样的美景下人们生活得挺滋润的,但是错的人是你。
当我们坐着摩托车到海拔1000多米的李世X的家里的时候。他家里正在造房子,在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宗族内六家人推倒了原来的泥砖房,建造简易平房,他们一家就在旁边修筑了一个棚屋作临时居所,设施极为简陋。当我们对他的信息进行核对时,单薄瘦弱的他满怀志气地说要考到复旦去。家里的条件很差,他也只好长期住在学校和城里的叔叔家。从村委会到他家都需要骑车十几分钟爬到1000多米高的地方。这大山里九分山半分水半分地,没有平整的田地,只有依靠缓和的山势,构筑梯田,更有甚者在石头上囤积淤泥来种水稻。

恤孤助学会都是关爱那些因生活贫困而无法继续学业的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们,这一次家访下来,发现山区的孩子更像在被遗忘的角落。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三户人家。避免那些信息公开造成不必的麻烦,我还是总得写几点看法吧。
他们的身体普遍矮小瘦弱。不知道是水土问题还是营养问题,他们身体状况令人担心。一个女孩已经是14岁了,结果还是
他们的学业总是在悬崖边上。他们往往是父母中有一个人去世了,父亲或者母亲要带着好几个孩子过生活。本来家庭的负担都让监护人感觉难以承受,更何况给他们读书的钱呢。有几次问他们是否能读到高中,他们游离的眼神满含不确定的目光。在走访的倒数第二户中,父母刚刚过世,16岁初三的哥哥要独自带着读幼儿园的小弟弟生活,本来交恶的叔伯关系却不能帮这个不幸的家庭一把。这个哥哥过早承担抚养弟弟的责任,一种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顿时,敬佩之情涌现,让我想起了日本电视剧《阿信》。如此的相似,我衷心祝福兄弟俩的未来,望一切结好。
他们的性情总是那么自闭。突然的拜访打破了受助家庭的平静。我们不愿意揭开孩子的伤疤,总是问些好的他们乐于讲的事情,例如爱好兴趣等等。可令我们失望的是这些孩子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狐疑的目光盯着我们。很少会有开朗的小孩,或许困苦持续很久,一时间靠我们给予的糖果难以中和调剂。
两天的家访走下来,比较辛苦。很感谢partner以及热心诚恳的村干部、镇政府工作人员。我不敢居功,只是为那些捐助人和困难学生搭个桥,牵个线而已,况且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和档案组的阿姨们在前期准备了许久许久。要说那份热心,大家都一样,招募志愿者时,积极报名,协调好自己的时间,认真做好两天的家访工作。还依稀记得这一次又因为一个入户问题,四个人还争辩了一个钟头。
又一次的出行,又一次的洗礼,谁能说我们不也是受助者呢?容易抱怨生活的人,应该去见识一下生存线上挣扎的人;对生活绝望的人,应该去聆听受到不公待遇的那些人;想想有没有资格。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2012-11-05
1879
【工作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