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牛车去家访
志愿者:戴炜
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
2013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接触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这个民办慈善团体,并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公益慈善,它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地令人起敬。
成为志愿者后,我参加了5月18-19日廉江第一批家访。出发前,我的心就一直很紧张,也许是我迫切想知道他们现在最真实的情况吧。到达廉江是下午1点钟,我们队在新民镇展开为期两天的家访。第一天家访7户人家8个孩子,在去往各户途中有时坐摩托,有时坐牛车,有时没有路只能步行,这里的百姓生活普遍很贫穷很落后,他们上不起学,有病没钱医治,没有像样的房子、像样的衣服、像样的一日三餐。有的家庭双亲病故,有的家庭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很多孩子心里产生很大自卑感,见到我们甚至躲避。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我出生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国家刚发展经济,计划生育也刚开始实行,每家都会有2-3个小孩,生活过得甚是困难。对于童年我记忆犹新,但我没想到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还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地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难道就真的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吗?带着很多问题,我完成了两天的家访。
接着,我又参加了廉江的第二次家访和第三次补充家访,最后两次家访彻底改变了我第一次家访的想法和看法。第二次去的是横山镇,这是个特别落后的村镇,很多村里连像样的公路也没有,更重要的是很多极度贫困的家庭竟然没有低保,就这个问题我和镇里的领导聊过。对方说在廉江地区的困难家庭的确很多,政府很多方面无法面面俱到,而且越落后的地区超生的现象就越严重,有的家里很困难却生3个孩子,也就是因为超生的问题令到他们申请低保会更加困难。也正因为太多的困难家庭令政府的财政紧张,所以仍然有很多困难家庭没有低保。关于确定孤儿资格,也是需要复杂的手续,必须提供双亲死亡证明,如果是母亲改嫁或离家出走没能提供证明的,不能确认孤儿身份,就不能享受孤儿的任何补贴,此时我了解很多问题的原委。面对这些复杂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时,我觉得我们不再是志愿者,我们是社会爱心的传播者,我们不是去帮助他们,我们是代表社会爱心人士给他们送去了一丝希望。虽然一年1000元对他们那样困难的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可以给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证明社会没有忘记他们,以后还会有更多爱心人士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继续圆他们的读书梦,让他们长大后来能回报社会。也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带动更多人加入,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看我这么热衷的地参加恤孤助学会的活动,有的朋友问我做这个有报酬吗?觉得有意思吗?我回答他们,如果需要报酬就不是志愿者,做这个不是有意思,而是很有意义。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有太多的苦我们没有经历过,就算是农村长大的,也未必就知道偏远山区孩子们的环境和生活。我们随便的一餐饭钱可能是他们家庭一个月的开支,这些贫困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没有体验过。如果我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带动了政府介入当地的情况,让那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保障,那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付出才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恤孤助学会的一名志愿者,我们要对的起这个称号,做家访核查时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核查表看起来是很简单,但其实不然,有些志愿者做表总是草草了事,这种态度不对的。我们需要认真的询问和记录,根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作出准确地判断。对于那些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家庭确实存在困难,有些志愿者就会有怜悯的心理,这些情绪可以理解,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要帮助的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们要对捐赠人和捐赠企业负责,所以我们掌握的信息很重要,我们的判断也很重要。有句话说得很现实:“高楼大厦多了,总有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我希望有社会的爱心人士和我们这些慈善团体的志愿者们,把阳光带到了那些阴暗的地方,让那些孩子们也同样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享受到人间的温暖。
恤孤助学会不断地发展,离不开志愿者们热忱和无私地付出。很多志愿者们前赴后继,仍然在坚持,那是内心坚定信念,是为了帮助更多孤贫孩子完成读书的梦想。有部分的志愿者因为个人原因很少参加活动,但他们曾经的付出值得我们尊敬。有时我也在想,假如有天我离开了广州,那我会感恩在恤孤助学会做志愿者的经历。也希望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已经不再需要恤孤助学会这样的公益组织,因为中国梦已经真正的实现,所有中国人已经富裕起来,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