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保卫慈善事业的纯洁性
  •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2014-03-281775

保卫慈善事业的纯洁性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按语:3月27日举行“广东省百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预防腐败倡议活动”,我会是10家倡议单位之一,也是在大会上发言的三家倡议单位之一。现将倡议书和葛晓红常务副秘书长代表我会的发言稿公布如下。我们始终认为慈善组织及其理念和一切行为应该是纯洁、圣洁的,不容有一点、哪怕是微小的一点玷污,我们为此奋斗了10年,并将继续始终不渝地坚持,欢迎社会公众监督

广东省百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预防腐败倡议活动

3月27日上午,由广东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广州市公安民警基金会、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广东省怀仁慈善基金会、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广东省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广东和爱婚姻家庭关爱中心10家单位牵头动员我省百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预防腐败倡议活动,向全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出倡议:恪守诚信自律,做到公开透明,秉持职业操守,履行社会责任,同心协力履行责任,责无旁贷担当道义,共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省100多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约150人参加活动,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黄力和相关省直业务主管(指导)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 
  
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代表,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东省恤孤助学促进会发言表示,将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和廉政规定,严格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坚持以诚取信,坚持公开透明。从体制设计、运作机制、制度建设、人员培养上建设诚信廉洁的社会组织,杜绝一切腐败。

 预防腐败倡议活动指导单位省民政厅表示,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是探索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行动。此次倡议活动,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担当预防社会腐败的主体作用,通过推进社会组织法人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综合监管机制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群建设,有效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加强社会组织预防腐败工作。 


 

  倡议书

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   
 

 广东具有乐施好善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厚于德 诚于信 敏于行的现代广东精神为广东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新的内涵和动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公益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阳光公益透明慈善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但个别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存在徇私牟利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受到社会公众广泛质疑,给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建立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预防腐败制度和机制,提高社会公信力是我们每一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用心公益、廉洁公益、打造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品牌,创建治理有方、自律规范、公平有序、诚信服务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向全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出倡议:
  
  一、恪守诚信自律。按照章程开展公益慈善业务活动,规范资金的募集和使用,建立以自治自律为核心,以公信力建设为目标的法人治理机制,追求公益价值和慈善理念,依法开展募捐,不做虚假资助、不做虚假捐赠、维护捐赠人和受助人的权益,用好每一分钱,做好每一件事。
  
  二、做到公开透明。主动坦诚公开公益慈善信息,自觉接受法律、政府、社会和捐赠者监督,定期通报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公布审计报告、捐赠和资助信息,做到捐款信息公开透明、善款使用公开公正。
  
  三、秉持职业操守。树立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价值观,严格遵守法规政策和财务制度,恪守非营利原则,弘扬公益慈善精神,创新公益慈善管理模式,增强项目运营能力,提升公益慈善品牌价值,坚守公益理念,维护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形象。
  
  四、履行社会责任。按照业务范围积极参与民生建设,开展扶贫济困、救助受灾群众、安老助孤、支医助学等活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公益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促进社会和谐尽心尽力。发挥社会组织榜样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公益慈善、支持公益慈善、参与公益慈善。
  
  让我们在阳光下共襄善举,同心协力履行责任,责无旁贷担当道义,共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发言稿内容:

建设诚信廉洁的民间组织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我们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成立10年来,资助了广东省33个县(区、市)的17520名孤儿和贫困学生上学,每人3000元,救助重症贫童252名,举办了一系列成长关怀活动。2013年资助性支出1282万元,到账捐款1674万元,注册志愿者有1937名和全职受薪工作人员10名。全部捐款来自海内外民间捐赠。

我们按照“好事做好”的指导思想,自我定位做“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者、现代慈善行为的服务者、现代慈善事业的探索者”。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慈善组织。

慈善是社会领域里民间的道德行为,我们在2004年的成立大会致辞中就提出“诚信是慈善团体的生命”。像我们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是靠公众的捐赠生存的,这种捐赠不同于市场领域里的等价交换,是善良的人们对你信任而无偿地给你的。我们认为所有的捐赠财产实质上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是受托管理和使用,转交给社会上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的。为了管理和使用好,我们从体制设计、机制运作、制度建设、人员培养上探索建设诚信廉洁的民间组织。

体制设计上,在成立时就划了三道线,一是会的领导包括十年来全职每天上班的副会长兼秘书长都不领取工资、津贴等任何报酬。二是所有资助捐赠全额用于资助,放弃按法规提留10%以内的管理费,管理费由理事和友人捐助。三是没有“三公”消费、职务消费和理事会基金,人来客往谁接待谁负责。十年来我们这样做了,就从利益上把会领导、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捐款隔离了。同时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监督体系,聘请了法律顾问,成立了监事会。

机制运作上,提出“依法办会、诚信办会、透明办会、节约办会”的工作原则,只有公开透明,才会公平操作,才能有公平结果。在成立时发布给捐赠人公开信:欢迎“在任何时候,可以在事先不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前来查询、审核和指导,我们将提供全部资料和工作方便。”制订了“关于向社会信息公开的规定”。我们认为一个不谋私利的慈善组织不存在不可公开的秘密。

制度建设上,我们提出了防止“法律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制订了捐赠管理、资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管理等43项制度。对此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我们曾经拒绝了一些看来很诱人的合作项目和捐赠,包括一笔2000万捐款。在财务方面,按照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结合实际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防风险制度,和配套的授权、报审、前置审查、项目预决算及审批流程,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不搞人治搞法治。

从2008年起每年申请审计并公布。十年来坚持在官网上公布每月财务报表和具体到人次的捐赠明细表、资助清单、助学款汇付清单,救助病童的每月统计表和每个案的医疗诊断书、贫困证明和申请表、救助款签收表等。

人员培养上,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慈善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执行制度培训和相关考试,制订了考评制度,每半年一次组织志愿者的各个部对秘书处每名工作人员从“品格要求、作风要求、专业要求、管理要求”方面提出考评意见,再由秘书处领导逐一谈话。还制订了公开投诉举报制度。我们一直强调保卫慈善事业的纯洁性,你进入我们这个园地前要把所有的名利想法留在门槛外,不要把污染带进来。

我们的这些做法,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认可,仅2013年广东三家报业集团和广东、南方、广州电视台的报道就有183篇;先后获 “中华慈善奖”、“南粤慈善奖”、 “2011年度广东扶贫济困优秀团队”、首届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集体)、“南方公益组织奖”、以及“重症贫童救助项目”获2012年度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

我们认为,保障诚信和预防各种腐败的最有效途径是公开透明,通过公开来实现捐赠人、受助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行使监督权。我们所有的会议、活动都邀请捐赠人和媒体全程参加,所有信息都向社会披露,是“裸身”搞慈善。我们有这个底气,是因为我们没有私利,我们追求和奉献一份纯洁的慈善,在阳光下接受社会检验。

我们宁愿因为公开而暴露我们可能存在的不足,迫使我们自我完善;也不愿因为隐瞒而失去监督改进的机会,养痈遗患。我们的实践证明,公开透明对自身的完善发展很有利,诚信是不花本钱的投资,回报很高。

我们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做到完全诚信廉洁确实也不容易,但又是应该做到的,对于体现高尚情操的慈善领域和真正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来说,是必须做到,也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无私地设计、建立好体制、机制和制度,规范权力边界,实施法治,并以制度性的公开透明来实现内外监督。

谢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