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捐助资金有人盯去处
  • 羊城晚报 2005-07-252296

 
广东一民间组织“考察助学团”下月再行动

本报讯 记者 曾璇、实习生 刘小玲 报道:扶贫款被挪用、助学款不到位……“诚信已成稀缺资源的今天,我们更要实实在在地做。”昨天,原广远集团总经理王颂汤又一次坐车沿着颠簸的山路来到河源市东源县的一座小山村,作为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一年多来,他一次又一次拖着自己的病躯,到山村助学、考察资金使用情况。

当地老百姓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了。自从去年促进会第一次组织“先考察后助学”活动得到社会的热烈响应(本报曾经报道),当地100多个孩子被认捐后,促进会的发起人们就一趟趟前往查看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王爷爷好!”还没停下脚步,已传来一个稚嫩而响亮的声音。原来王颂汤资助的学生赖珊珊得知他要来,早早守候在学校了。有点腼腆的她,看见常常思念的王爷爷,只是一个劲地搓手、微笑……

美国老人汉森·雨果为当地兰溪小学捐建了一座教学楼,重洋之隔的老人委托老友王颂汤不时察看工程进展,而为了当好这个“监工”,促进会的人不知磨了多少嘴皮、跑了多少趟腿。

教学楼已修好一层,看着工人们正忙忙碌碌地搬运建筑材料,准备建第二层,王颂汤意味深长地反复对校长叮嘱:“要把好质量关,否则你和我既对不起捐助人,更对不起良心!”

一边细心观察,王颂汤一边听当地官员汇报工程进展:“如果不是洪水,房子现在已完成差不多了……争取新学期能投入使用。”

王颂汤说,看到中国富人不爱捐助的新闻,心里不好受,一方面谴责他们,同时,也应回头自己反思:我们的慈善捐助机构是否真正做到了透明与公正?在遭遇基层“黑箱操作”的“狙击”时,是否能够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化解?对于一个慈善团体来说,有时跑多几趟、事前事后考察监督多几次,可能就能防患于未然。

有关人士认为,去年的“先考察后助学”活动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在于“先考察”这种形式消除了人们对慈善机构的疑虑;而促进会“欢迎捐赠人在任何时候、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来检查资助款使用情况”的承诺,更增加了人们的信任感。

促进会有意于今年8月7日(星期日)再组织一次先考察后助学的活动,这次地点定在清远市清新县。当地推荐了小学生128名、初中生32名,相当部分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个别是孤儿。申请资助学生名册已在促进会网站(http://oes.coscogz.com.cn)上公布。活动报名时间于本周五(7月29日)截止,经费全部由促进会承担(自驾车油费、路桥费除外),他们将出车、出资带社会热心人士前往部分推荐受助学生的家庭进行考察。(报名电话:020-87777268;87765988-5810)

汉森老人与孩子们一起/ 阙道华摄


(栩/编制)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