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给孤贫儿童心灵抚慰更重要
  • 南方日报2010-08-252441

 

广州恤孤助学活动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心理辅导
 
给孤贫儿童心灵抚慰更重要
 
 
 

  爱心人士与孤贫儿童做游戏以拉近彼此距离。

 

  ■社会观察

  广东慈善事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孤贫儿童的关爱,有些民间慈善机构专门从事恤孤助学项目。自从几年前农村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后,慈善机构的助学重心便从原来的“支助学杂费”转向“资助孤儿生活费”,主要包括住宿、吃饭以及交通等费用。
  然而爱心人士在与孤贫儿童的接触中发现,仅仅给孤儿们物质上的资助是不够的,这些从小失去双亲,与亲戚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孤儿们,心灵更需要得到安抚。于是,心理辅导便成为近年来恤孤助学活动的新内容。
  孤贫儿童易生对抗自卑心理
   的确,与物质上的匮乏相比,心理上的自卑和封闭是更严重的问题。
  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志愿者Ben告诉记者,一次他与一群爱心人士到湛江遂溪县看望受助孤儿,在爱心人士们与孤儿们共同参加一项户外游戏时,Ben发现有个小男孩躲在一边悄悄观看,Ben担心他有受冷落的感觉,便主动过去邀他一起玩,没想到这个男孩突然情绪变得非常对抗,拿起地上的石块就往Ben的身上扔去,然后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向旁人扔石块。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Ben认定这位小男孩的表现是“不良心理反应”,在躲开他的石头后,Ben再次想办法接近这个小男孩,试着与他交谈,最终让小男孩消除了敌意,开口与他交流,分手时还把他的小手伸给Ben让他紧紧地握着。Ben认为,对孤儿进行心理援助与物质支持同等重要。
  记者近日随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到阳春进行助学回访时,也碰到了类似情况。组织者安排受助孤儿与捐款爱心人士一起午餐,开始孤儿们都不说话不夹菜,表现得非常拘束,爱心人士们只好将菜夹到孩子们碗里并鼓励他们开口说话,但孩子们仍然很安静。坐在记者右边名叫水仙的孩子,整个就餐过程没有说一句话,记者与她交流,只是看到她的嘴唇在动但听不到她在说什么,饭后记者给她一粒糖果,她竟然不敢伸手来接,记者只好将糖放在桌子上让她自己取,她仍然不敢伸出手,记者便将那粒糖硬塞进她手中,她便紧紧握着。记者离开时见她还握着小拳头,便想法让她张开手心,这才发现她还握着那粒已经化了的糖!当地妇联的同志介绍,水仙是孤儿,跟着爷爷生活,平时很少见外人,很怕生。
  将心理辅导引入助学内容
  “通常慈善助学只是捐钱捐物,孤儿们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孤贫儿童由于过早失去双亲,除生活困苦外,他们情感缺乏依靠,缺少关爱,很容易形成自闭、抑郁状态和产生暴躁、对抗情绪。”爱心人士徐老师说。近年来,广州爱心人士在助学过程中,逐渐将“心理辅导”引进了助学过程中。
  广工社会工作系学生蔡丽萍是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爱满心田”项目组前负责人,曾去过韶关、茂名信宜、湛江遂溪等地探访孤儿。她认为社会上很多慈善机构都重视在物质上资助孤贫儿童,但往往忽视他们心灵上的需求。由于孤儿们从小失去双亲缺少父母的关爱,易出现自卑、冷漠、不信任他人的心理特点,有的还出现“攻击性”,因此给孩子们捐助物资和进行心理辅导同样重要。
  她的项目组的成员们,在回访孤儿的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需要合作、信任才能完成的游戏,与孩子们一起玩,希望孩子们因此学会理解人,懂得与人相处。但因为每次走访、回访的时间有限,与孤儿们相处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不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因此,每次回访活动结束,蔡丽萍会督促项目组的成员给孩子们写信,通过书信沟通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心灵按摩。
  龙川县一位与奶奶一起生活的受助孤儿给志愿者海珊来信说,她有心里话无人可诉,因为奶奶、哥哥都不关心她。她对学习也提不起劲,因为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她喜欢跳舞,但觉得像她这样的家庭,跳舞这个梦想是难以实现的。海珊考虑再三后给她回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她如何看待老师、同学和家人对她的态度,之后海珊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最近她给海珊来信说,她已经与哥哥“和好”,她现在还参加了学校办的第二课堂活动。
  爱心人士玲姐、徐老师多次随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到农村去探访受助孤儿。她们在探访过程中将受助孤儿集中起来,专门给他们讲解生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知识。玲姐告诉记者:“农村孤儿有政府有关机构的照顾和慈善机构的经济资助,学校的教育还是能够跟得上的,但家庭教育跟不上,这类知识非常缺乏,加上从小失去父母给他们心灵造成的重创,他们很需要补上这类课程。”
  关爱孤贫儿童一定要有持续性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曹文改医生介绍,孤贫儿童群体主要心理特征是自卑、孤独,有被抛弃感,缺少安全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在与人交往中,这类儿童易出现敌对反应,采取侵略性行为保护自己,对身边的人没有亲密感,内心极度孤独,防御机制应激启动,不信任感强烈;二、孤儿易恐慌和害怕,不敢与人交流,他们非常在乎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会受到指责谩骂,是否会得到他人的理解;三、较大年龄孤儿思想上已经独立,外表看来会变得与一般家庭孩子无异,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快乐的外表下仍然掩盖着孤独感,他们用快乐表现来掩饰自己的与正常家庭孩子的“差异”,因为他们害怕因“差异”受到歧视。
  在与孤儿的交往中,曹医生给出如下建议:首先,要给予孤儿持续性关爱,特别是不要让他们感到太多变动,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给予孤儿关爱,一定要注意“持续性”,不要让孤儿再产生被抛弃感;其次,与孤儿交流要有耐心,擅于倾听,多用一些正面性语言引导他们对身边人与事的认识;最后,多让孤儿参加群体活动,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与正常家庭孩子一起活动和接触,从而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章梅
  实习生卢妮娜杨婵妮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8/14/content_6870308.htm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