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恤孤助学·大爱徐闻”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恤孤助学,为1200名学子圆梦
平时詹华龙一家就围坐在这张树林中的桌子边吃饭
袁飞在帮身患重病的父亲擦拭身子
邓婷婷靠奶奶照顾,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何承轩的家里晾着衣服,他就坐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接受采访
厚于德
诚于信
敏于行
广东精神齐践行
“都说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考察对口扶贫工作时,如此表述。
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有着70多万人口的广东省徐闻县,由于缺乏支柱产业,如今仍未“脱贫”。工业的薄弱使徐闻的人均收入一直较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乡村教育落后,孤贫学生们的就学和生活难以为继。
能继续读书,完成学业,以此来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成为很多孤贫学子最大的梦想。
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在徐闻县妇联主席符珍等的陪同下,来到徐闻各乡镇,走进一个个孤贫孩子的家庭,倾听他们的艰难求学的故事,记录他们渴望期盼的眼神。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小磊 罗坪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继去年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成功启动“温情广东恤孤助学·走进清远”、资助千名孤贫学生上学的大型公益活动之后,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徐闻县政府共同发起的“恤孤助学·大爱徐闻”大型公益活动近日再次启动。此次活动将由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对湛江市徐闻县内1200名孤贫学生进行资助,每人发放补贴3000元,资助款分学期发放。预计整个活动资助款项将超过360万元。
据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王颂汤介绍,根据“恤孤助学·大爱徐闻”助学意向,此次资助资金主要来自各方捐款,预计超过360万元。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对所有款项不会进行丝毫提留,全部善款都用于受助学生,并将全程网上公示捐赠信息。所有资金预计将于今年9月秋季开学前落实到位,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将按实际上学名单、人数发放首期资助款。
4月21日、22日,该会已组织了志愿者、捐赠单位(慈泉集团、广州市娇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庚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及羊城晚报记者近100人,对徐闻县申请资助的703名孤贫学生逐户进行家访核查。已初步确定500名学生获准资助。5月31日,该会继续组织志愿者对第二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家访,以最终确定另外700名受助学生。
此次助学活动得到了徐闻县政府、妇联、各乡镇、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戴吴金荣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助学活动一定要坚持公开和公平的原则,确保应助尽助,解决因贫失学孩子的就学问题。
詹华龙
5月19日上午10时,家住徐闻迈陈镇青桐村的詹华龙,刚刚和父亲、哥哥、姐姐吃过早饭。一块用废木拼接而成的木板,坑坑洼洼极不平整,就是他们一家的简易餐桌。在他身后,有一间人字形不到两米高的低矮帐篷———这,就是他们一家四口寄居的房子。自母亲去世后,詹华龙跟着父亲、姐姐和哥哥在此已居住了3年。
田间帐篷里,三兄妹的大学梦
一家四口蜗居帐篷里
今年12岁的詹华龙,在徐闻第四小学就读。4年前,母亲彭锦珠患肝癌晚期,在经过两年的治疗后最终不治身亡。家里为医治母亲的病四处借债,父亲詹林生难掩悲痛地回忆说,当初因治病借债受过不少白眼,因为家穷别人都担心其还不起债。
自妻子死后,詹林生一个人充当着父亲兼母亲的角色。2010年,他带着3个孩子迁出本已破败的旧居,索性在自己一块2亩多的玉米地旁暂住下来。詹林生在玉米地旁临时搭建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窝棚,外面用一层塑料薄膜盖着。
上午的烈日,将封闭的帐篷烘烤得异常闷热。由于帐篷身处在一片还未长成树木的速生林里,远远看去,这个住人的帐篷更像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瓜棚。记者掀开帐篷入口处的塑料,一股热气袭来,没有瓦盖、没有木梁、没有衣柜,整个棚内只有一张无帐陋床,旁边临时安放着一个木架,可放置衣服;地上铺着一张草席,詹华龙一家四口,夜间就蜗居在帐篷里。
由于詹华龙姐姐詹华清渐已长大,正在徐闻实验中学读高一的大哥詹华扬每逢周末回到家,在帮父亲干完农活后,不得不去同学家里寄宿。一年前,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徐闻实验中学,并在重点班中成绩名列前茅。偶有空闲,他则要担负起辅导弟弟妹妹功课的任务。“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但面对艰难的生活和日渐苍老的父亲,詹华扬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
父亲誓言圆儿女读书梦
平时周末大多数时间,詹华扬都帮父亲种地。他告诉记者,去年初中毕业,自己随同乡一道到珠海一家鞋厂打了两个月的短工,挣了2000多元交足了来年三兄妹的学费。“只要能够补贴一点家用就去做,像我们家这样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詹华扬觉得付出的都是值得的,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顺利读上大学。对他而言,读大学是一个亦幻亦真的梦。
詹华龙的姐姐詹华清,目前在迈陈中学读初中一年级。14岁的她已经有了1.62米的个子,谈到女儿,詹林生夸赞女儿的体贴。由于詹林生长期在外做散工,在女儿未上中学以前,一直是她做家务和煮饭洗衣,顺便照顾弟弟。在詹林生眼里,自从妻子患上重病后,三个孩子似乎瞬间长大,知道如何体贴家人,万事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
徐闻县妇联主席符珍在了解詹华清的情况后,亦深受触动。她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假期她愿将詹华清请到家里,为自己做点家务并给予一定的劳酬。据詹林生介绍,他在外打散工每月仅能挣1000多元,但大多时候都是临时工,挣钱并不稳定。
而他膝下三个孩子,每月的花费就要800元—900元。詹林生越来越感到压力在迅速增大,对于将来的路如何走,他表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詹林生表示,如果儿女能够考入大学,就算一辈子住在田间帐篷风餐露宿,他也心甘情愿。
袁飞
在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有一座祝氏旧宅,泥砖垒砌的两间小屋分隔而居,14岁的袁飞同父母居住在老屋的右侧。父亲袁妃秀和母亲陈徐珍自结婚后,镇政府考虑其家境贫困,就将旧宅其中的一间免费提供给他家居住。袁飞在这里出生,她有一个17岁的姐姐,然而在其初中毕业那年,为生活所迫,就已赴深圳打工。
父患鼻咽癌晚期,恐难续高中梦
父母重病姐姐离家打工
约在7年前,父亲袁妃秀查出患鼻咽癌晚期,这如同一记重拳击打在幼童身上。袁飞告诉记者,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病发前主要替别人伐木为生,也靠着这份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母亲陈徐珍患有哮喘病及神经病,靠长期服药抑制病症的发作。记者见到袁妃秀时,他双手吃力地撑着两支木棒,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起身,其脸色发红极度虚弱。
据文部村村支书宁翠莲介绍,去年年末,袁妃秀在湛江一所医院查出病情加重,为医治已至晚期的鼻咽癌,袁妃秀将自家的2亩地常年租给了别人种植。如今袁飞家里一共还有2亩多的地,这成了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姐姐在外打工每年回一次家,因为没有文化,开始时很多单位都不接收她。”袁飞知道姐姐在外打工其实不易,最多仅能够养活她自己。
学习优秀回家包下家务
袁飞最为感恩的是同样在农村务工的大伯。在海岸中学正读初一的她每逢节日回家,大伯总会好心救济。“通常他都会给我100元或200元,这已经足够我一个月在校的生活费。”为家贫所累,袁飞在刚入中学时曾有过辍学的念头,但是父亲劝阻了她。袁飞直言一想到父亲难以治愈的病情,自己在学校感到孤独时,不知偷偷哭过多少次。有时心里憋不住,就和同班好友姚婉讲,讲完之后抹掉眼泪埋头读书。
由于母亲同样患有重病,难以操持家务,袁飞将周末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家里的琐事和家务上。给母亲买药、为父母清洗衣物、在家做饭,在她看来也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能做点孝敬的事。袁飞深深恐惧的是,时至今日她不知父亲还有多少时日,唯希望能够尽量地陪着父亲每一天,而父亲每一次叮嘱她都牢记在心。唯一能够安慰父亲的是,袁飞在学校的成绩很好,她在学校一直排在年级前20名。
上月,袁飞和母亲陈徐珍一起,将父亲移到房屋后侧的一间小屋里居住。因为鼻咽癌已经扩散至袁妃秀全身。袁飞回忆说,2007年,父亲还带她去过一次海南,那时父亲还算健康,至少能够出远门,那次去海南也是袁飞去得最远的地方。但现在父亲每况愈下,她完全不敢奢望父亲还对她承诺读书的事情,“我真的很害怕自己连高中都读不上,父亲若走了,我该怎么办?”
邓婷婷
3年前,自母亲杨小敏回过一次徐闻县南山镇北潭西村后,邓婷婷就再也没见过母亲。她甚至记不清母亲长什么模样,想念时就打开父亲衣柜的玻璃门,看看上面贴着的妈妈和她的合影,在邓婷婷眼里,照片中那个略显微胖的女子,很难与母亲对应起来。她不知道“妈妈”这个词,该如何喊出口来,陌生却又期盼。
一个12岁女孩的独自坚守
父亲患病后母亲离家出走
今年12岁的邓婷婷,在南山镇北潭小学上六年级。在48岁的父亲邓业刚患有重度肺结核病之前,她原本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父亲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成为一名发型师,后辗转上海、广西营业。
在广西时,邓业刚认识了杨小敏,此后回乡结为连理。2000年12月邓婷婷出生时,虽家境还不是太好,但夫妻和睦在当地为邻里所称道。家庭的突然变故,始于7年前邓业刚被查出患有重度肺结核病。由于从事发型师职业不是太久,邓业刚并未积攒下多少钱,同时患病后由于发现太迟,其住院诊治一直耽搁下来。
邓业刚刚查出肺结核病时,婷婷母亲在外面打工偶尔也寄些钱回家。但在2009年最后一次回乡探望婷婷后,母亲杨小敏就再也没有与她和其家人联系。婷婷奶奶谭碧华猜测,杨小敏估计是回乡或已再嫁。事实上当年邓业刚与杨小敏结婚时,并未进行婚姻登记,这导致婷婷出生至今还没有户口。
学习成绩优异让祖母无忧
前不久,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王颂汤在婷婷家家访时获知了这一情况,随即请徐闻县县长和当地医院安排邓业刚入院治疗,并给婷婷及其奶奶谭碧华检查是否已经传染。所幸祖孙并未感染,之后谭碧华将儿子居住的那间屋子隔离开来。如今,婷婷和奶奶相依为命居住在旁侧一间干净的小屋里。
让谭碧华感到欣慰的是,婷婷学习异常努力、成绩优秀。祖母谭碧华告诉记者,生活中的婷婷乐观又主动,今年她刚学会了做饭,同时自己也能洗衣服,在照料自己方面她自立自强,完全不用人担心。
自从父亲患病后,婷婷从未出过远门,广州、公园、动物园,这些对于婷婷而言都是陌生的。父亲查出重度肺结核那年她才5岁,父亲带自己去过哪里,因当时年幼她也完全记不清了。
讲到母亲的离弃和病重的父亲,婷婷低着头抹泪一言不发。她希望父亲的病能够尽快好转,而有朝一日自己能再见母亲一面。
何承轩
当记者见到何承轩时,他刚参加完海安中学的初中升高中英语口语考试。今年6月,何承轩即将初中毕业,有望考上徐闻县重点高中的他,还不知高中的学费如何筹集。在一家五口有两人患有严重智障、一人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情形下,他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家徒四壁,他是一家最后的希望
一家人多灾多难苦坚持
何承轩今年16岁,家住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父亲何灿家已经70高龄,因丧失劳动能力又腿脚失灵,平时主要靠在乡下捡垃圾挣钱;而他的母亲倪华健,来自越南,且患有先天智障。作为家中的幼子,他本有两位姐姐,1996年在何承轩出生不久,由于家里极度贫困,父亲不得不将大女儿让亲戚认领过去,自己留养二女儿何利华。
1997年母亲又生下小妹何利芳,或是遗传母亲的缘故,何利芳又成一名智障儿。时至今日,何利芳难以开口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屋漏偏逢连夜雨,渐渐长大的二姐何利华,在医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无钱读书,何利华自小学毕业后,就一直辍学在家劳动,以帮助年迈的父亲料理家务,而她始终不能干繁重的农活。
2010年,何利华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做了一次先心病手术,在医院为其出资3.2万元,家里出资3.8万元的情况下,她算是放下心中的一块石头。但术后她仍不能干重活,做饭、洗衣、照顾智障母亲和小妹的任务,都主要落在了她头上。何利华告诉记者,父亲常年在外捡垃圾卖,一个月也仅能收入100元—200元。
考重点高中为筹学费发愁
何承轩很少带同学到自己家,自从父亲建好居住的三间陋室后,房屋仍没有安装门与窗。没有厨房,何灿家在一块空地上用三块石头砌成了一个简易小灶。何利华坦言,近20年来,父母一直这样生活着,直至三兄妹出生成长至今。为方便照顾患智障的小妹,父亲在堂屋搭建了两架木床:左侧是自己的,右边则是智障小妹的。前不久父亲在一次伐木当中双脚被石头砸伤造成腿脚不便,如今他也需要有人照顾。
看到一家孤苦无依,在海安镇一所小学教书的伯父、伯母时常出手相助。何承轩82岁的伯母告诉记者,自己也年老了,除退休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能够帮扶的实在有限。“考上了重点高中我还是想读,只是可能要为筹集学费发愁一阵子。”何承轩毫不避谈为上高中,他即将面临的尴尬情况。如今,他一家只领着每月250元的低保补助。而他的身上,还承载着一家人最后的希望。
恤孤捐款
行动起来
捐赠方式
有意加入此次扶贫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团体,可直接将善款打入公开的账户中,并注明“恤孤助学·大爱徐闻”专款。超过3000元的捐款,亦可选择资助对象和资助人数。如果没有注明的,将由恤孤助学促进会统一进行安排。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账号:
44-032601040002708
户名: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资助标准
资助金额每人3000元(按照小学每学期每人300元、中学每学期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发至3000元为止)。
捐款咨询电话:
020-87777268
020-22811452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6/04/content_1406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