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娇兰佳人愛童行 徐闻探访笔记②
上午将近10点,刘俊非正在简陋的厨房里忙活,准备早餐。菜是已经吃了两天的一盆五花肉和三个煮鸡蛋。五花肉吃了剩下将近三分之一。这顿早饭,父亲吃了一个鸡蛋,没吃几口饭就出去了。刘俊非还没吃完,坐在餐桌上,大口大口地往口里扒饭,而碗里并没有菜,只有吃完上一块肉之后沾在饭上的一点油光。刘俊非收拾好碗筷后,一个鸡蛋孤零零地留在盆底,一盆五花肉则几乎没怎么动过。
■一个9岁“男子汉”的活法
父出车祸致残 母不堪重负出走
如果没有那场车祸,刘俊非现在理应是一个快乐无忧的少年,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可是没有如果。
上午10点,刘俊非的父亲刘康利像往常一样,趿拉着一双41码的破旧凉鞋,蜷坐在门槛的边上,眼神游移,无光,不时向四周张望,身边放着一根竹竿,用来支撑行走。刘康利的脸上刻满了一道道黑色的、愁苦的皱纹,岁月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了沧桑。当年的干劲和旺盛的精力已不见了踪影。
2007年之前,刘康利在徐闻县下桥镇北良村可以称得上是“正常户”,家有7亩良田,种上甘蔗和菠萝,与刘俊非的母亲廖琼园同心同力,每年的收成除了能供刘俊非上学,尚能维持一家日常生活用度。
2007年,刘康利突遭横祸。一辆没有牌照的农用三轮摩托车撞上了这个壮实的男子。医院鉴定书上写着“残废”二字,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车祸发生之后,出于劳动压力,刘康利把其中的2亩地让给了别人去种,剩下的5亩地交由廖琼园打理,收入微薄。此时,刘俊非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是,父亲刘康利的双腿虽已残疾,但还需要一直要用中药熬成的药水浸泡才能缓解伤痛。每副中药100块,一副泡了一次,重复熬一次,再泡一次。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母亲廖琼园难以承受生活重压,2011年2月之后,刘俊非就再也没有看见过母亲。伯伯猜测,廖琼园可能已再嫁,因为廖琼园与刘康利结成连理时没打结婚证。正因为如此,刘俊非现在还没有户口。
当家一年 常宽慰父亲
刘俊非跟母亲廖琼园很亲。但现在,母亲廖琼园在刘俊非脑海中的印象已经日渐模糊。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刘康利曾经瞒过刘俊非,称妈妈外出打工去了。但是,瞒无济于事,刘俊非早已觉察到了事实的真相。
生活的担子就这样悄然落在了刘俊非的身上。那一年,刘俊非8岁。
刘俊非现在就读于南华小学三年级一班,成绩优异。由于要住校,周一至周五,刘俊非都无法在家里照顾父亲。这个时候,父亲主要靠伯伯、姑姑等亲戚照看。伯伯住得近,每一餐有什么吃的,会顺便打一份端给父亲吃,“尽到做兄弟的能力与良心。”姑姑也不时会来看望父亲,日常用品,米、油、盐……,还有刘康利抽的烟,每次探望的时候,姑姑也不忘捎一点。
而一回到家,家里的一切大小家务都由刘俊非一力承担。做饭,为父亲洗脸,擦拭身子,动作娴熟利落。饭食准备好了,刘俊非就搀扶着父亲拄着一根竹竿缓慢地走到一张简易的餐桌旁,帮爸爸夹菜,剥鸡蛋。
刘俊非和父亲住在一间瓦房中,和爸爸同睡一张狭窄而斑驳的板床。环顾四周,家徒四壁,即使是白昼,屋内仍然是一片昏暗。母亲廖琼园一走了之之后,父亲刘康利对生活绝望,地都无法耕种,让给了别人家,不知生活何以为继,刘俊非就经常宽慰父亲,“不要担心,等我长大就好办了。”现在才读三年级的刘俊非从没拿埋在内心的愿望示人,“考重点大学”一事也唯有伯父一人知晓。
2012娇兰佳人爱童行第三届千名孤贫儿童省会行7月正式启程,1000名孤贫儿童将首次来广州开启心灵之旅,如果你想帮助这些孩子们,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可致电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020—87777268,或发邮件至gzoes@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