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2012娇兰佳人愛童行 徐闻探访笔记③
  •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2012-07-062166

  2012娇兰佳人童行 徐闻探访笔记③ 

茅草屋外是一面空地,来到文如东家的时候,文如东正和年幼的妹妹在空地上欢快地嬉戏,相互追逐打闹,不时发出清脆的欢笑声。爷爷文德瑞呆在暗黑的房间里,面带微笑,微弱的光线照得满头白发闪闪发光。奶奶陈华梅刚从外面捡破烂回来,摊开空空的两手,毫无收获。

■七旬祖母拾荒抚孙 撑起茅草之家

无法忘却的一幕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一幕,无论是谁,都永远无法想象,也无法忘却。

在徐闻县和安镇,一间茅草为顶、红泥为墙的茅草屋静静地坐落在村落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走进去看,15平米左右的屋内,地面残破不平。一张木制八仙桌是最为显眼的家当,桌上放了一盏煤油灯,灯芯已经烧掉了大半。八仙桌上方,挂着一幅毛主席画像,上面布满了灰尘。屋内仅有的几根电线交错在一起,一个灯泡悬于八仙桌上的正中央,这唯一现代的设施与茅草屋的整体风貌显得格格不入,感觉像是时光倒流,令人难以相信。

父亲亡故 与祖父母相依

今年9岁的文如东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这一间茅草屋里。爷爷文德瑞今年74岁,白发如雪。奶奶陈华梅今年71岁,牙齿已经脱落,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妹妹文小健今年5岁,还没有上学。4年前的8月,父亲文科才病故。2年后的4月,母亲李彩妹改嫁他方。从此,文如东兄妹就靠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抚养。

生活维艰 抚孙为乐

爷爷文德瑞家里本有几亩地,但由于年老体衰,加上又没有帮手,除了留几分地种粮勉强糊口之外,剩余的地都交由别人租种,租金微薄。奶奶陈华梅常年靠在外捡破烂为生,但破烂也不那么好捡,有时出去一天,两手空空而返。探访的那天,由于下着细雨,陈华梅就没有捡到破烂,眼里噙着泪,嘴唇颤抖,用雷州方言低声诉说,“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因为缴不起电费,茅草屋仅有的一盏电灯也不复光明。晚上只有点一盏煤油灯照明,煤油也是一点一点用,绝不浪费丝毫。

文如东现在徐闻县和安镇云头小学读三年。谈起孙子,爷爷眼神里透着怜爱,夸赞文如东读书认真、用功。屋内有一块木板,用几块石头支撑,文如东就靠在上面写功课,语文课本已经都读烂了,作业本上的字迹工整而充满稚气。妹妹还幼小,现在还没有上学,但未来的压力写在了爷爷脸上。爷爷很乐观,坦言虽年事已高,但好在身体健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捱一捱也就过去了。现在主要是想把孙子孙女抚养成人,长大后有出息。” 

2012娇兰佳人爱童行第三届千名孤贫儿童省会行7月正式启程,1000名孤贫儿童将首次来广州开启心灵之旅。期间会为孩子们举办一场“温馨家庭会”。如你有志参与,可短信报名:填写姓名+参加的家庭人数(*人),移动号码发送到106575321667012,联通号码发送到1065505934026703,电信号码发送到10659057607926703,电话报名:020-86270307

如果你想帮助这些孩子们,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也可致电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02087777268,或发邮件至gzoes@yahoo.com.cn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http://gcontent.oeeee.com/8/18/818f4654ed39a1c1/Blog/fd3/d69e49.html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