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高10万———
重症救助金显单薄
慈善团体自荐———愿意出三千万推动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玮宁、杨辉、严丽梅报道:针对“亿元重症救助金一分未花”报道,近日,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相关负责人找到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该机构愿意出各区市应该承担的30%配套资金,把这1亿元重症救助金带动出来救助在广州治疗的重症病童。
不过,广州市财政局6日的回复则有些出人意料,该局表示,只有针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并不存在针对重症居民的这个转移支付项目。
专家表示,由于居民大病医保的缺失,广州居民重症救助体系待完善。
慈善团体愿推动重症救助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王颂汤近日致电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基金会愿意出3000万元,希望能够把政府闲置的亿元重症救助金用出来,为构建广州居民重症救助出力。
“报道说财政积淀了一亿元大病救助基金,一分钱都没有用,很可惜。可否我们出30%,财政给我们70%,我们承诺,全额用于救助在广州治疗的重症贫童。”王颂汤说,促进会的行为,符合省委《粤发【2012】7号文》中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和授权委托”的要求。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2012年以来,该促进会发起救助贫困病童的项目,已经累计资助11名孩子。此前先心病患儿小彬彬由两广交警护送来穗时,促进会就拿出两万元以解彬彬医疗费的燃眉之急。
6日晚,记者从王颂汤处获悉,目前促进会已经向民政局递交了相关申请材料,目前正在走程序。
“我们现在要救助的重症贫童很多,不能见死不救,但我们是一个靠募捐的民间慈善团体,力量很微弱。”王颂汤告诉记者。
重症救助体系待完善
在回应本报问题时,广州市财政局表示,在重症病人救助方面,市财政局并没有转移支付的项目,而是有一笔针对困难群众的专项资金。但据记者了解,这笔救助金针对困难群众范围很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或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五保供养对象、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政府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以及资产不超过4万元的广州3口之家。并不针对普通老百姓。
截止2012年8月,广州居民医保参保登记人数已达258万人。根据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规定,医疗救助年度每人累计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针对特定的困难人群,广州还有一笔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年度的最高医疗救助金额为4万元。
两套救助制度合计起来,对于广州的特定困难人群来说,最高才可享受14万元一年的报销,而普通重症患者的家庭只能报销10万元。对于类似肝移植这样的标准手术来说,一个手术费用就是50万元,还不计算后续的抗排异费用,即使有10万元的重症救助,对于重症病人来说,仍有些力不从心。
羊城晚报记者也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目前该局正在研究构建居民大病医保制度,准备通过购买经办服务的方式引入商业保险,还在调研之中。
文章来源: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9/07/content_1484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