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社庆55周年专刊编入和我会的两次合作
按:羊城晚报10月18日社庆55周年专刊,回顾55年的历程,在A24版“成长品牌活动”和A33版“见证社会良心”中,编入了2011、2012年与我会合作资助清远市和徐闻县孤贫学生的部分报道。
一:文章来源:羊城晚报(A24版“成长品牌活动”)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10/18/content_1514709.htm
恤孤助学
恤孤助学活动为孤贫学子带来希望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摄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2011年举办“温情广东恤孤助学·走进清远”活动,2012年举办“恤孤助学·大爱徐闻”,致力于帮助广东省农村孤贫学生,共资助两千多名孤贫学生上学。期间推出多篇报道,受读者称赞,社会影响大。
二、文章来源:羊城晚报(A33版“见证社会良心”)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10/18/content_1514710.htm
恤孤助学 孩子圆梦
连南三排镇贫困儿童唐江龙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家务 羊城晚报记者周巍 摄
新闻背后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小磊
连续数天奔赴广东连南、阳山,以及数月后的徐闻孤贫家庭访问,对于我这样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2011年11月、2012年4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共同发起的“访贫助学·走进清远”、“恤孤助学·大爱徐闻”大型公益活动先后拉开帷幕。
多日的采访使我明白,对于这些贫困的孩子来说,哪怕一次小小的资助,或许都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在受访的数十位学生家中,我看到,他们的大门用木条拼成的板做成,粗糙的木条之间留着粗大的缝隙,可以想象,这样的门板难以抵御粤北冬天寒冷的天气。一张旧饭桌和几张旧板凳,及一些杂七杂八的锅碗瓢盆,已是这些家庭的全部家当。
经济稍好一点的家庭,可能会多出一两个破旧的小柜子。他们家中的墙壁大概是长年受柴火的烟熏,都是漆黑漆黑的,晚上的照明几乎都是依靠一盏只有十几瓦的节能灯。在被采访的所有家庭中,我们竟找不出一张像样的床……
《羊城晚报》的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医院、学校、民间团体也纷纷加入爱心队伍中来。
令人难忘的是,一位化名“风雨无阻”的企业家,不仅捐款到恤孤助学账户,而且每次在记者家访前,都会委托记者带上近万元爱心款,捐给受访的贫困学生。
报道回顾
2011年11月、2012年4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共同发起的“访贫助学·走进清远”、“恤孤助学·大爱徐闻”大型公益活动先后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每名学生将获得3000元的助学款。
针对恤孤助学活动,羊城晚报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首期就推出4个版的大幅报道,跟踪报道贯穿整个活动。今年7月,羊城晚报与恤孤助学会在广东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为徐闻地区1200名孤贫学生募捐专场”音乐会。
活动先后共筹资700多万元,帮助2000多名学子圆了继续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