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信宜助学 |
山区孩子收获节日礼物 |

三位远道而来的新加坡华人教孩子们如何使用保温饭盒
孩子们吃着没有肉和菜的午餐。
孩子们有点羞涩地看着远方来的客人。
志愿者教孩子们怎样使用保温饭盒。
午餐时间,学生自己支起柴火做饭。
六一儿童节前夕,新加坡华人马镇坤、陈伟泉及Desmond Wong在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会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广东信宜市思贺镇的山村,为那里的留守儿童捐赠生活及学习用品,提前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本版撰文:陈超 林旭娜
摄影:陈超
5月30日,广东恤孤助学会项目主任梁栋彬介绍,此次思贺镇一行,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专程带了一些物品向部分留守儿童表示慰问,祝孩子节日快乐;第二,思贺镇多数留守儿童课后自己煮饭,午餐营养不达标,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新加坡的几位热心人士捐赠了260个保温饭盒,希望帮助孩子吃上健康营养的午餐;第三,针对部分学校校舍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新加坡的几位热心人士也希望能够协助解决问题,给孩子一个安全无忧的学习环境。
思贺镇位于信宜市东部,距离市区有128公里,是广东省3个离市区超过120公里的乡镇之一。全镇目前拥有12家小学,由于山区路远,许多小学生中午留校吃饭,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多数学生选择自己煮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思贺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志坤介绍,多数学生离校较远,上学放学极为不便,“有几个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达7公里,每天早晨5点多出发,花2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晚上也是花同样的时间走回去,非常不便,因此多数学生的午餐都在学校解决”。
5月30日中午,记者在学校食堂看到几位学生正在煮饭,李妙华便是其中的一位。在由几块红砖搭起的简易灶台上,放着一个铝制锅,底下燃气柴火,由于没有烟囱,整个屋子一片烟熏味。在生米将近煮熟时,李妙华将两袋泡面及佐料放入锅中,不一会儿,他们的“杂烩”午餐就好了。李妙华告诉记者,她的家离学校有1个钟头的路程,中午只好和2个弟弟在学校吃饭。平时如果没有泡面的话,午餐就仅仅是白米饭了。
“学校食堂每顿饭只需3元钱,并且有菜有肉,可惜大多数孩子都付不起,只能自己支起柴火煮饭”,思贺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志坤说,这些孩子的午餐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
新加坡华人马镇坤、陈伟泉及Desmond Wong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立马表示愿意帮助这些孩子。此次,他们通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会向这些孩子们捐赠了260个保温饭盒、100件衣服、100顶帽子、200件玩具及本子、蜡笔等生活学习用品。
“小孩子一定要吃得饱,玩的开心,这样才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马镇坤说,他们的祖籍都在中国,目前也有生意在中国,所以在得知思贺镇的这些情况之后,很乐意去帮助这些孩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切实行动,去唤起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孤贫学生的关爱。”马镇坤说。
监制:孙爱群 郎国华
文章来源: http://news.nfmedia.com/epaper/jrgdqb/html/2013-06/01/content_7195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