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信宜市思贺镇的乡村小学
“麻雀小学”的“蜕变”
从左至右:小金英的妹妹、弟弟、小金英、小金英母亲。恤孤会志愿者们带来的零食他们从没吃过
新学期开学,坐在整饬一新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开心与欢快写在脸上
一个月前, 孩子们就在这样破旧的教室里上课写作业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汉城 张林 孙朝方
9月初,当广州的孩子们对暑假意犹未尽,不愿上课而被家长“拖”进学校时,近300公里外的信宜市思贺镇某个山村里,一名叫梁金英的10岁小女孩,刚刚摆脱辍学的梦魇,重返校园。
中秋前夕,羊城晚报记者走访思贺镇多所小学,发现乡村学校正处于蜕变的过程中。而在辍学边缘的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奋斗着。
告别昏暗的教室
9月4日早上,天刚亮,梁金英在硬木沙发上醒来。她走进里屋,看到患有精神病的妈妈还在睡觉,有精神障碍的三四岁的弟妹们挤在一旁。她转身进了对面的厨房,从地上捡起柴木,在砖头垒起的灶台上煮了一大锅粥。这是她家唯一的粮食。家里没有钟表,小金英并不知道时间,感觉差不多该上学了,就扒拉两口粥,向高田小学走去。
高田小学每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不超过150个学生,是所“麻雀小学”。看到以往的同学都去了三年级的教室,小金英也走了进去,她欣喜地发现教室已经焕然一新—— 裸露多年的红砖墙被刷上了一层石灰,阳光被反射开来后,明亮许多;天花板多出了四把风扇和八支灯管;昔日凹凸不平的双人课桌也换成了崭新的单人靠背课桌,在这样平整的桌面上写字,笔尖不会戳穿纸面。
今年6月,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联合广东济德公益文化服务中心、蝴蝶助学团、传善会、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新快报等公益组织和媒体,启动了“乡村学校蜕变计划”,改造信宜市思贺镇的12所小学。这一计划募集到约150万元善款,购得2500套课桌椅、510台风扇、106块黑板和67张讲台。这些物资在开学前后,陆续运到了思贺镇。
对高田小学的师生来说,这种变化是巨大的。“以前的黑板是水泥刷上的,用了很多年,坑坑洼洼,粉笔经常断,一周要浪费好几盒粉笔。”小金英的班主任李日健说。
500元可吃三个月
开学不久,小金英就被老师告知辍学后升读三年级不合适,“应该去二年级”。在二年级的教室里,小金英坐在中间靠左的位置。面对一群陌生的面孔,小金英哭了起来。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后,小金英要走路二十多分钟回家给三位患有精神障碍的家人做饭。
13日,当她像往常一样走出学校时,高田小学俨然成了一个工地:操场上堆满建筑材料,工人在学生宿舍楼里进进出出。为响应省政府“创强争先建高地”的要求,思贺镇于今年启动了教育创强计划。据该镇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筹集1900万元投入当地教育事业,“比过去十年还多。”
今年开学前后,来自公益组织与政府的物资、人力陆续进驻思贺镇的12所小学,计划给所有小学都建起图书室与电脑室。离高田小学数公里远的大坪小学、八排小学已率先完成了建设。
当地很少有家庭可以上网。大坪小学的老师说:“学校五年级只有一个班,28人里只有一个女孩子接触过电脑。在上完第一堂课后,这28个孩子学会了电脑开关机的操作。”
用不了多久,“乡村学校蜕变计划”中的电脑室也会走进小金英所在的高田小学。但面对这些“新潮”的东西,小金英却没有探听的兴趣。在她眼里,有书读,有饭吃,已是最大的心愿。
去年8月,患肺病的父亲以为“没得治”,上吊自杀。家里面,她是唯一精神正常的人。作为最大的孩子,她承担起了家计,不久便辍学,班主任李日健几次家访,经常看到她从山上回来,“背上扛着一袋八角。”
得益于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和当地政府的努力,小金英今年重返学校。作为恤孤会在信宜资助的2189名孤贫学生之一,她每学期可以得到500元的助学资金。
500元是什么概念?在思贺镇邻镇的某中心小学里,学生一天三餐的花费是8元,早餐白粥榨菜,晚午餐是瘦肉豆腐,自带米到食堂的话,则是6元一天。这意味着,500元可以让小金英在学校食堂吃上三个月。
黄汉城、张林、孙朝方
新闻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09/20/content_25701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