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放牛娃的春天
  • 羊城晚报2013-10-151779

放牛娃的春天

孤苦孩子用艺术帮扶别人
 

 
刘君和的“逐梦‘牛’君和”展览在信义会馆的渔歌晚唱举行
 
 
刘君和的“逐梦‘牛’君和”展览在信义会馆的渔歌晚唱举行
 

 
14岁的刘君和,没有想到自己因为能捏泥,就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刘君和的第一件作品《牛》以及他所创造的《呐喊的佛》
文/羊城晚报记者 颜英

  14岁的刘君和是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的一名孤儿,不幸的童年里,父母在他5岁和7岁的时候分别去世,他和两个姐姐此后由叔父、叔母抚养,与叔父家6个堂兄弟姐妹共同生活。

  刘君和今年读到了初一,他的闲暇时间,用来放牛。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参加一场公益夏令营,他的生活还将像在遂城镇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一样延续。但戏剧性的是,生命中的改变突如其来,他的艺术天赋被伯乐陈洲发掘,他成了一个可以用艺术帮扶别人的孤苦孩子。

  他的作品

  让留法归来的老师哭了

  2012年夏天,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简称“恤孤助学会”)联合爱心企业在广州花都举办了一场爱童行项目MO_Art儿童艺术夏令营艺术夏令营活动,共组织当地妇联推荐的广东遂溪、英德地区共95名小学三至六年级受恤孤助学会资助的孤贫学生参加,夏令营课程包括绘画、装置艺术、手工、雕塑、摄影、采风等诸多环节。就在这几天,参与夏令营的刘君和对雕塑创作的兴趣和一定天赋让带课老师眼前一亮。

  据恤孤助学会爱童行项目的负责人林钧泽介绍,该组织是依法设立的民间慈善团体,主要是无偿资助孤贫学生上学和生活,还经常开展成长关怀的活动,其中包括冬夏令营和义务支教等。在那次夏令营中,恤孤助学会特邀留学法国归来的Hope实验美术坊陈洲老师和他的妻子——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的张晓静老师,为孩子们设计课程并亲自授课。从中国美院毕业、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术学院完成学业的陈洲夫妇,以“美的联想——蒙娜丽莎”为主题,从小学课文《达芬奇画鸡蛋》代入孩子们的世界,鼓励孩子们创造美丽的、他们觉得好玩的东西。陈洲发现,当孩子们放开了,玩得兴奋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叫刘君和的孩子用泥塑捏的牛“特别棒”。

  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陈洲谈到刘君和,仍显得有些兴奋。“这个孩子像开悟了一样,他捏出来的东西仿佛是有生命的,比如他捏的一头卧牛,你能看到牛额头上骨骼的纹路,肌肉的结构,当我把这头卧牛放在手心里,我觉得它不是死的,不是枯的,而是一个鲜活的活物。”

  对于刘君和而言,这简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评价。从小在乡间一直放牛,对牛有很深的感情,同时也熟知牛的体态特征,对其习性有深刻的理解,刘君和以惊人的观察能力做出了非常好的作品,但他自己本身是不知情的,也没有自信的。在夏令营中,陈洲和张晓静鼓励他,让他了解到自己可以继续发展雕塑的才艺。

  2013年3月,林钧泽和陈洲对刘君和进行了回访,制定并申请了一个帮助困苦并有特殊才能孩子的艺术计划。为了让刘君和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年国庆节期间,恤孤助学会联合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委会再次邀请受助对象刘君和来广州学习艺术一周,其中10月1日至6日,陈洲专门指导刘君和的艺术创作,10月7日下午,刘君和的艺术作品展在芳村渔歌晚唱画廊开幕,展期为一周。

  国庆期间,刘君和创作的多个雕塑作品,依旧令人惊叹。“他的作品《佛》,一反庙堂大佛笑面迎人的模样,雕的是一个袒露前胸的佛正仰头嘶声呐喊,仿佛控诉”,林钧泽笑称,这幅作品让在雕塑上颇有研究的陈洲看得哭了。

  提到这个细节,陈洲有点腼腆。“佛也会呐喊,也可以有俗世的感情力量。我接触过刘君和以及其他贫寒的孩子,去过刘君和简陋的家里,从这个雕塑中我能看到他对自身境况的强烈表达,这个呐喊的佛确实感动了我。”

  孤苦孩子  将用雕塑艺术去帮扶病童

  记者了解到,国庆节期间开幕的刘君和作品展,展览名为“逐梦‘牛’君和”。由恤孤助学会联合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渔歌晚唱艺术中心、Hope实验美术坊联合促成。开幕式吸引了上百名学生、家长和艺术界人士参加。

  恤孤助学会项目负责人林钧泽说,我们在资助孤苦孩子的同时,也在思考慈善的创新,这一次我们和熟知艺术领域的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的合作,也是在尝试一种慈善的新模式,整合慈善的各种力量,发现、培养孤苦孩子的特殊才能,并长期关注,最终希望孩子能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他自己也可以帮扶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据林钧泽介绍,刘君和创作的这批作品已经翻模,这些雕塑将参加恤孤助学会旗下“结善缘,救病童”的义拍义卖慈善会,也就是说,刘君和这名有潜力的艺术儿童,尽管有着孤苦孩子的身份,但已经可以用艺术来帮扶病童了。

  在刘君和展览中出力不少的廖陵儿——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负责人、著名漫画大师廖冰兄的女儿,对刘君和的展览也非常上心。她告诉记者,孤贫的孩子也有尊严,也能靠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这对扶贫公益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将用艺术帮扶别人,未来的刘君和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呢?记者前往看展时,刘君和已经参加完自己展览的开幕式,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了。而作为伯乐发掘了刘君和的陈洲,则对他有着一系列的期待:在孤贫环境下长大、没有亲生父母庇护的刘君和,身上还存在一系列需要打磨的地方,陈洲将会长期关注他。不过,陈洲说,“我想他以后可以来我的工作室工作,甚至他可以自己去开一个工作室创作。前提是他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教育是让一个人完成自信、幽默、诗意和礼貌等一系列的教养,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曾经对自己的天赋毫无所觉的刘君和,在陈洲等人的鼓励下,已经学会欣赏自己的优势。在他写给公益机构的一封信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的雕塑不是玩,是一个创异,我是一个天才。”林钧泽称,作为熟悉刘君和的人,他觉得创异的“异”字并非误写,而是他独特的艺术体悟。从这个小朋友的作品中,你总能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

  当然,对于林君和本人而言,未来到底怎么走,他远没有那些比他年长的伯乐们想得那么深远和现实。属于他自己的展览开幕式上,廖陵儿曾问他:“你以后想做艺术家吗?”他并不对此非常感冒。出于对栽培他的公益机构的认同和尊重,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长大以后,我也想做一名爱心志愿者。”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2013年10月15日B11版)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10/15/content_274310.htm?div=-1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