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联合举办“四尺爱”公益论坛
助重症贫童走下四尺病床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静、丰西西报道:10岁的唐坚炜,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至今已花费十余万元,原本贫困的家庭陷入绝境;侯筱涵,2岁时确诊为白血病,靠着父亲每月3000元的收入,生活早已难以为继……在广东,这样的罹患重症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渴望读书却无法重回校园,渴望在外面玩耍却离不开四尺病床,渴望幸福地生活,可生存的希望却一点点破灭……
为了让社会更多关爱重症贫童,为了让孩子们早日走下四尺病床,29日,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下称“恤孤助学促进会”)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广州娇兰佳人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协办的“爱·童行·2014‘四尺爱’公益论坛”在广州举行,围绕着“重症贫童救助”这一焦点议题,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代表等,共同探讨当下重症贫童的救助现状、困局、各方责任以及救助机制等。
“四尺爱”关注重症贫童
“四尺,就是重症孩子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空间。这个长100cm,宽120cm的四尺病床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痛苦与希望。”论坛一开始,由恤孤会发起的“四尺爱”计划正式启动。据介绍,“四尺爱”计划的诞生源于近年来恤孤助学促进会发起的重症贫童救助项目,该项目资助的对象是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救助病种包括先心病、白血病、地贫、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截至7月28日,恤孤助学促进会共救助了405名病童,救助资金已达701万。然而,恤孤助学促进会代会长兼秘书长王颂汤却认为“还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四尺爱”计划应运而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手,让他们走下四尺病床,走向更大的世界。”
求助多资金少陷入困境
目前重症贫童的救助现状如何?
“白血病患者51位,地贫13位,肿瘤16位。”记者从恤孤助学促进会公布的《2014年病童救助分类统计表》中发现,这三个病种在恤孤助学促进会救助的病例中占比高达65%。目前,白血病、地贫以及恶性肿瘤、严重烧伤等疾病,所需要的医疗支出自费部分已超过20万元,早已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我们一直在努力,可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每年投入的总量在增加,但是人均救助金额却在不断下降。”恤孤助学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葛晓红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
倡导多方救助体制
重症贫童救助以后该怎么做?
不少与会人士呼吁,应该倡导多方救助机制。“公益组织不仅要发挥力量,政府、媒体、企业也要参与。只有多方救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位与会代表说。
王颂汤则认为,恤孤会无法“单打独斗”,应该在“急需、适度、合理”的施助原则下,创新救助制度和流程。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在探索重症贫童救助的发展方向时,代表们也将目光投向了“心理救助”。有代表表示,近年来,公益组织对重症贫童的救助多集中在物质层面,其实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孩子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对此,广东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副理事长罗志勇则表示,对于重症贫童的心灵关怀要多管齐下,可以在与孩子玩游戏时帮助他们适应枯燥的治疗环境,同时要多支持和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更加快乐地成长。
李静、丰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