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探讨重症贫童救助新路径 “四尺爱”公益论坛在穗举行
  • 新快报2014年8月1日A19版2014-08-011129

探讨重症贫童救助新路径四尺爱公益论坛在穗举行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代会长兼秘书长王颂汤先生在活动上作主题发言。

五根火柴相聚,点燃五彩大爱。729日下午,由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娇兰佳人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爱·童行·2014‘四尺爱’公益论坛”,在象征着“星火点燃希望”的启动仪式之后,正式开场。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及公益组织的近百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重症贫童救助”这一焦点议题,共同探讨当下重症贫童的救助现状、困局、各方责任及救助机制。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中国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成增长趋势,目前国内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2万多名是儿童。广州华南地区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市内各大三甲医院的病房里,随处可见原本承载着家庭希望的重症病童,在贫困与疾病的双重挤压下,他们困守病房,日渐枯萎。

聚爱四尺间,终点却是更大的世界。“四尺,就是重症孩子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空间。这个长100cm、宽120cm的四尺病床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痛苦与希望。”主办方介绍,由恤孤会发起的“四尺爱”计划源于恤孤助学会的“重症贫童救助项目”,旨在集社会之力,为重症贫童提供更及时有力的救援。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失去了就不可能再有。”恤孤助学会代会长王颂汤以“活命——中国梦的第一梦”为题,率先发言。他说,2011年试点病童救助以来,截至2014728,该会共救助了405名病童,救助资金达701万元。但相对于白血病、地贫、严重脑瘫等重疾,这些钱仍是杯水车薪,“比如白血病,医疗支出自费部分基本超过20万元以上,这几乎是所有家庭无法承受的负担。”

据悉,恤孤助学会近年承接的个案越来越多,项目投入总量因此逐渐递增,但人均救助金额却开始下降。“我们包不起,当然,任何一家公益机构都不可能全包。”王颂汤建议政府将提供大病救济作为公共产品和法定责任,财政预算先保救命钱。

与会人士也同声呼吁多方救助机制,“公益组织不仅要发挥力量,政府、媒体、企业也要参与。只有多方救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位与会代表说。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代表们也将目光投向病童“心理救助”,并提议对重症病童开展心灵关怀。

■对话王颂汤

“任何公益机构都没有能力兜底”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参与助医。但现实情况是,遇到花费巨大,尤其是预后并不明朗的个案,有些公益机构选择避开,或明确表示不接受类似白血病、地贫等重症患者的求助,您怎样看待这样的情况?

:这些病花费巨大,承接了,可能就要包下来。但任何公益机构没有能力兜底。比如我们,一年三四百万元的救助总额,够救几个平均花销二三十万元的白血病孩子?现在,医保水平还不能完全为大病埋单,我的想法是,只有大家一起出力——家长自筹,医保报销,医院减免,社会资助……才能让贫童得到切实的帮助。

:恤孤助学会有否考虑过其他基金会担心的问题——花费巨大,但最终的结果也许不如人意?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我们的救助属于人道主义救济,每个个案的资助一般不会超过3万元。所以即使求助者希望不大,只要他真的贫困,无路可走,恤孤助学会也愿意给钱,安慰也好,临终关怀也好,是给他本人,给他家属一些信心,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还有温暖,有关怀。

:从展开病童救治项目至今,恤孤助学会已投入700多万元,帮助过400多名病童。这些病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一直在跟进这些得到过帮助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中大部分已恢复健康,或得以继续治疗。必须要说明,这些孩子能救回来,不是因为我们的钱救了他们的命,而是有很多人,很多力量加入,以爱接力,最终挽救了病童的生命。

文章来源:新快报201481A19http://epaper.xkb.com.cn/view/945416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