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童一个月后骨髓移植 治疗费20万没着落
温暖755号温暖诉求
今年除夕夜,是谢素珍体味过的最痛苦的“年”。在医院附近的狭小租屋里,一家三口品尝着白粥白饭,就这样迎接新春。为了给年仅6岁、身患高危白血病的儿子刘学森治病,这个普通的河源农民已滞留异乡8个月。医生告诉谢素珍,如果只靠化疗维持,学森的病就算治愈也极易复发;若能移植造血干细胞,孩子有重生的希望。谢素珍何尝不想?但手术所需的巨额费用,却是她与丈夫想也不敢想的数目。
吃一种药一天就要600元
2014年7月5日傍晚,正值暑假,小学森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才吞下半碗米饭,小学森突然喊肚子疼,并且无法缓解。谢素珍不敢迟疑,马上带儿子到县城医院治疗。血检结果出来,医生说学森的白细胞高得离谱,有80%的可能是白血病。
第二天,谢素珍母子搭长途车来到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当时抱着希望,希望县城医院是误诊。”谢素珍告诉新快报记者,两天后,学森的骨穿报告出来了,谢素珍的希望落空。更让她更揪心的是,儿子的身体里有一个融合基因显示阳性,这意味着除了化疗之外,他还要吃一种特定的药物使基因转阴,让化疗达到预期效果。“好贵!一片就要200多元,一天吃3片,从入院到今天花了30多万元,其中一半是吃这个药的费用。”谢素珍蹙眉长叹。
病童父亲提供骨髓救子
从入院至今,小学森已经经历了8个阶段的化疗,由于对药物敏感,每一次化疗,小学森都有或大或小的感染。最艰难的状况出现在第六期化疗阶段,某一日,小学森突然高烧42度,血小板直落到2。谢素珍说,她眼睁睁看着儿子的嘴唇上长满血泡,鼻血一直流了几个小时,止都止不住。“我给他裹了两床被子,他仍冷得发抖,一边抖一边跟我说,‘妈妈,我坚持不了了’,我只能搂着他哭。”直到输了足够的血小板,小学森的情况才逐渐稳定下来,而谢素珍仿佛提早经历了生死离别,对儿子更加难以割舍。
如今,第八个疗程已经结束,小学森的融合基因通过药物的控制也已经转阴,但根据他的病情,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否则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因各种原因,学森的爸爸刘志城决定用自己的骨髓拯救儿子。
从农历年初一到十五,学森一直腹泻,这几天有所好转,院方便安排了移植前各种体检。“医生建议一个月后移植,但移植前的化疗不能停。”谢素珍说。
社会捐助十多万元用尽
谢素珍夫妻俩都是河源农村人,在怀了第二胎后,谢素珍就返回老家带孩子,而刘志城则留在中山市打工,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刘志城省吃俭用,每个月寄2000元给妻儿。谢素珍原本想着勤俭持家,将两个孩子拉扯长大。“谁能想到会是这样?学森生病时,妹妹还没有断奶……”想到离别时仍嗷嗷待哺的幼女,谢素珍一脸哀伤。
由于病情特殊,小学森治病花费巨大,除了四处借钱,谢素珍也向一些爱心机构提出了申请。广东恤孤助学会曾对小学森伸出援助之手,捐款用于小学森在化疗期间的治疗,连医保报销的钱也都循环用了进去。谢素珍告诉新快报记者,来自社会的捐助有十多万元,但在前期治疗中早已用尽,正因为此,筹措移植费用更加艰难。“我们手上只有十万元,一个月时间,剩下的20万元缺口,真不知该去哪里借……”
新闻链接:新快报2015年3月12日A26:
http://epaper.xkb.com.cn/view/98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