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他是广东首家民间慈善团体的负责人,在广东慈善圈鼎鼎大名。他66岁“二次创业”,一直奔走在慈善一线,虽年老,但屡次下乡访贫济困,走遍了广东的35个县(区、市);13年来,他所在的团体累计收到捐款1.27亿元,资助了24346名孤贫学生,救助1361名重症贫童。他就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原代会长王颂汤,今年4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6月10日至11日,已经79岁高龄的他再次到廉江走访贫童,来回奔波近千公里,他腰缠固定带、双脚水肿、手上还绑着绷带,依然拄着拐杖细心走访,鼓励贫童们努力改变命运。王颂汤认为,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昨天,如果再失去今天,他们的明天会怎样?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是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改变现在,给他们一个争取未来的机会和希望,结束一个个家庭的世代贫困。
为何要逐户家访?
王颂汤表示,慈善的准则之一是“准确”,如果没有经过调查就进行资助,既违背了慈善的精神,又对不起资助人,对这些孩子也不公平。“该资助的没有资助,不该资助的却资助了,这样就制造了新的不公平。我们必须维护诚信形象,这在当下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
究竟怎么走访?
在进行家访前,恤孤助学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家访时志愿者被分配为108个小组,“每两个志愿者一组,他们要把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都要填到表上。如对他们的身份证、户口簿、低保证明、残疾证明、病历等信息进行核查,还要拍五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每一个孩子表格的表头、一张是厨房、一张是卧室、一张是客厅,再加上志愿者与被访者在家门口的合影。”相关负责人称,每一组志愿者对一个家庭的访谈时间大约是20分钟,其中一个志愿者负责与家长聊,另一个则负责与孩子聊,并对双方的信息进行核对。
走访费用如何结算
216名志愿者出访,这并不是一个小成本,那么,这笔钱如何来呢?“定向捐赠给孩子们的钱,我们会一分不少地发给孩子们,我们也不提留法律规定能够提留的管理费,这些成本我们会想其他办法解决。”王颂汤说。
恤孤助学会秘书长葛晓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志愿者两天一夜的住宿和吃饭成本已经压缩到最低的150元以内,200多名志愿者就超过了3万元;另外,还有五辆大巴的往返成本,也去到了两万多元,加起来至少有五六万元的成本。“我们一直有个要求,为了让钱用在刀刃上,在去程车上的午餐和回来车上的晚餐全部由志愿者自己解决;在农村核查时,我们有时候就用摩托车拉着去。”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 松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秦松
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 婕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郑 婕
链接:http://www.gzcankao.com/news/wx/detail?newsi=70226&time=149864910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