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南方都市报】恤孤路上勠力前行
  • 南方都市报2017年6月29日GA10版2017-06-29650

79岁的王颂汤向记者展示他下乡扶贫的照片。

 王颂汤13年前与好友一起创办恤孤会,今年他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5月15日,79岁的王颂汤在路上摔倒了。倒在路边的他,看到一名陌生男子匆匆走过,假装没看见。又有一名女子,停下了,看着他。他用手撑起了身子,慢慢站了起来。这过程大约有三四分钟,那女子一直守候着他,然而却没有伸出援手,只是问了句,“你没事吧?”这位当时没有被救助的老人,是在过去的13年间,救助了将近两万六千名儿童,刚刚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的恤孤会代会长王颂汤。“她不是不想帮我,是怕我赖她”,王颂汤的手腕还敷着药,谈起这一个月前的经历,他说,这是个缺乏安全感的社会。而他所做的,是从救助孩子开始,一点点改变社会。

    退休后做点好事

    在广州,有一条路叫恤孤院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路附近,因毗邻恤孤院而得名。很多不熟悉恤孤会的人,都会一下子联系到恤孤院路。当然,王颂汤的恤孤会与这条路并没有联系,他的办公室也不在恤孤院路,却在2公里以外的远洋宾馆附近。

    退休前,他是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退休后,他成了数万困难儿童的王爷爷。“当时,我跟一些也即将退休的老友说,退下来也是在家里等死,不如做点好事吧。”2003年,当时65岁退休的王颂汤拉上12位老友,于2004年设立了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从此之后,这位戴着助听器的老人,每天早上9点都准时来到位于远洋宾馆旁一栋旧楼里的办公室上班。截至去年年底,通过恤孤会助学的贫困学童有24346名,病童1425名,捐资1.29亿元。今年计划资助性支出1964万元,其中用于助学为1000万元,病童616万元,成长关怀348万元,今年到目前的募捐金额只有433万元。王颂汤精准地说着每一个有关恤孤会的数字。

    这一天,案台上放着的是上周末刚去廉江家访回来的个案资料,一些志愿者的感想,还有接下来与企业的合作方案。

    6月的第二个周末,恤孤会组织了第二次的廉江家访活动,这是恤孤会继2013年到廉江助学后的第二次家访活动,这次当地政府提供了1470个求助个案,“比第一次少了1000多。”王颂汤最近腿脚有些不便,而且刚刚摔跤过,旧患没好,腰间绑上固定带、手上贴着膏药、拄着拐杖还是坚持到了离广州有6小时车程的廉江,并在那里与志愿者们过上一夜,拜访当地的贫困家庭。

    给他们一个机会

    “他们还要回来的”,那一年,这一句话像扣动了手枪扳机,击中了王颂汤。

    当时他是省政协委员,他参加一次少教所的视察活动。劳动场里十六七岁、被剃了光头的少年,正在织着红白蓝编织袋。王颂汤问了几个问题,“几岁,哪里人,读过几年书”,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出去以后准备干什么?”本来还算流畅的交谈,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人回答,这时,王颂汤的耳边,有人轻声地说了一句“他们还要回来的”。

    这句话,给了王颂汤极大的震撼。后来他成为了青年发展基金会的监察巡视员,到农村去看望他资助的对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以前没想象过的贫困儿童的悲惨身世。

    “这些孩子,家里穷,没文化打工打不成,他饿了,想吃了,没人管他们,不偷不抢,要怎么活下去?”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拷问王颂汤。

    恤孤会一开始的宗旨,是要帮助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儿童,为他们送上每学期500元的学费。这一帮就是8年。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颂汤的目光移向了病童救治。那年年初,一个在深圳打工的男子,抱着他那患有足内翻的残疾儿子从七楼跳下,男子死了,但被他死死抱在怀里的儿子活下来了。

    “他是看不到希望了啊,太太是精神病,儿子又是残疾,从深圳过来求医,治疗费要七万,他拿不出来啊。”王颂汤觉得,他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去帮助这个幸存儿。2012年,恤孤会试点帮助了40个病童,捐款105万元。去年,被帮助的病童数量已达到407个,捐款金额为560万元。

    退休后的这13年,王颂汤在他的第二人生不断地为贫困学童送去机会。

    “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昨天,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现在,给他们一个争取未来的机会”,王颂汤的脸上总是充满笑意,即使是谈及面对过的悲惨个案,他依然乐观地笑着,充实感从脸上的皱纹里溢出。

    裸身慈善的底气

    2009年,王颂汤邀请当时中国最大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捐款项目的审计。“当时他们的主任、副主任带了好几个人来,在宾馆订了两间17平方米的房间,查了一两个月”,王颂汤称,当时不但是审计财务上的所有凭证,还要盘点捐献的物资。

    审计结束后,事务所主任表示要向恤孤会捐款,随后,那位主任所在的会计师协会,也发动会员一起捐钱,还一起下乡家访。王颂汤说,他们坚持的是“裸身慈善”,“慈善行业也要靠‘颜值’啊,首先要人家知道你,然后了解你,最后相信你,才会把口袋里的钱给你做好事”。

    要做到这样底气,恤孤会的精准扶贫每一步都要做到十分到位。例如本月份的廉江家访,共有1470个求助个案。恤孤会秘书长葛晓红介绍道,每一个个案的考核都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

    “当地政府交给我们助学申请表之后,需要转换成家访核查表,到家里去要查看户口簿、家庭成员组成,有无得到政府低保,除了政府补贴有无其他组织或私人资助,还要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每次家访前都要对参与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如何问问题,大人和小孩是要分开问的,还有每一户都要拍5张照片,申请表表头是第一张,后面要跟着家庭环境的照片等等”。

    采访当日,王颂汤带南都记者走进恤孤会的档案室,不到20平方米的档案室里,塞满了填着不同地名的纸箱,纸箱里是文件夹,里面是所有受捐人的资料,从申请表到每个学期的情况反馈表都在里面。“你随便抽一张,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从头到尾把这个人的情况给你看到”,王颂汤称,正是这样全透明的程序才能防止腐败,“慈善组织没有秘密的,公开全过程是为了实现公众知情权从而实现监督权。”

    79岁老人的同情牌

    严密的程序代表巨大的工作量,然而,王颂汤已年近八旬,身体也日渐出现各种问题。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朝九晚六地坐班,甚至每年还是坚持走五六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去下乡家访。

    “因为我打的是同情牌啊。”王颂汤笑了,皱纹里洋溢出老顽童般的笑意,“大家看我这么辛苦,都不好意思不捐钱啦”。

    的确,资助的钱从哪里来,一直是王颂汤内心最纠结的问题。

    恤孤会成立第一年,捐款有100多万元,到了第二年就只有50多万元。“因为少了第一年捧场的熟人”,王颂汤说那时候急得天天买彩票,想着中大奖。像这次的廉江家访,1470个求助个案,起码有1100个符合助学标准,每人3000元学费,总计需要330万捐款。根据恤孤会之前的统计,千元万元的散捐合计有100万元;还有一位好心人捐了50万元,但还有一百多万的缺口,得靠恤孤会的职员和志愿者继续募捐。

    恤孤会里还有一群特殊的捐赠者,就是那群曾经接受救助的人。

    助学13年,当年的穷小子贫姑娘如今已长大成人,他们在获得救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后,反哺恤孤会。王颂汤接到过一封信,一位来自深圳白领的信。当年男生已准备辍学打工,但恤孤会的3000元学费把他带回了学校,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师大,如今在深圳,每月能领到7000多元的工资。“现在的3000元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在那时却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那男生在信中说,他现在也是恤孤会的捐赠人之一。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06/29/content_42178.htm#articl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