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文明委《关于开展第六届广东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的部署,广东省开展了第六届广东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经民主推荐遴选审核和社会公示,最终确定10名省道德模范和10名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广州市王颂汤、陈海仪、蔡斯迪三人获得第六届广东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广州市黄式水入选第六届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助人为乐模范王颂汤
十三年助两万贫困学子上学
79岁高龄的王颂汤,退休后在2004年发起设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历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代会长,主持常务工作。作为志愿者的他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不领取工资和任何报酬,还捐出自己的退休金做公益。他平均每年志愿服务275天,十三年来累计26400小时。十多年间,王颂汤帮助2万余名贫困学子实现上学的愿望,也为千余名重症贫童撑起爱的希望。
王颂汤,男,1938年出生,原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
1995年至2000年,王颂汤担任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这期间,他尽职尽责,多次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在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证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是广东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一直关注困难群体,在1997年至2002年任省政协委员时每年提交多份相关提案,众多提案被评为省政协年度重点提案。他还为希望工程捐款,每年对口资助一名农村孤儿,寒暑假去看望。
退而不休 尽职尽责公益心
王颂汤曾去过一个贫困地区的监狱做调研,发现里面有不少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从当地了解到,这些孩子家中贫困没有接受过教育,为了生存他们去偷去抢,有些从监狱出来后不久又会进去。这件事给王颂汤带来很大的触动,他认为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便有了教育助脱贫的想法。
一个人做慈善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在2003年王颂汤退休前,他主动联系12位老友,共同发起设立恤孤助学会,笑称自己是自谋出路再“就业”。2004年5月,恤孤助学会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民间慈善组织正式成立,从一开始,助学会就坚持以“诚信”为宗旨,不从事任何营利性经营活动,所有财务收支完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心系贫童 风雨兼程慈善路
自恤孤助学会成立以来,王颂汤一直在努力践行着恤孤助学会的宗旨。在每年的下乡走访中,恤孤助学会的志愿者队伍里总少不了这位老人的身影,上了年纪的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尽管如此,他却一直坚持参加每个地区对申请资助学生的逐户家访核查,腰上绑着固定带、手上拿着拐杖,不分寒暑与志愿者们一起跋涉在乡村的小路上,一起吃自带干粮、住小旅店,一起走进昏暗的泥砧茅屋,了解社会底层最穷困家庭的需求。
王颂汤全力全意为志愿服务,在他的感召下,恤孤助学会志愿者队伍从刚开始的2名发展到现在的2661名,初步建设了一支在理念、作风、专业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的队伍。恤孤助学会的志愿者团队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访贫助学、成长关怀、救助重症贫童等慈善项目。十三年来累计募款1.25亿元。组织了40多次的“访贫助学行”,有8000多人次参加,资助了广东省35个县(区、市)24,346名孤贫学生,每名资助3000元,分六个学期发放。举办各类成长关怀活动,如开展三届“千名孤贫儿童省会行”,四届“中秋思亲访贫童”系列活动,为受助学生举办十多期免费冬夏令营,十届“仲夏夜慈善音乐会”,设立了“爱满罐”储蓄捐赠、“爱心午餐”、“全城爱心接力义剪”等项目。
13年来,他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了每个地区对申请资助学生的逐户家访核查,不分寒暑都和志愿者们一起跋涉在乡村的小路上。他还一次次地来到医院的病床前,把社会关怀和救命钱送到重症病童的手中, 给他们送去了生的希望。
王颂汤一直强调款项使用的公开透明,坚持每月在网站上公布财务报表、捐赠清单、资助款使用明细表和资助款汇付一览表,主动对协会资金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