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南方都市报】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王颂汤:恤孤助学十三载帮扶两万贫困儿
  • 南方都市报2017年8月23日AII08版2017-08-231516

  好人王颂汤。13年来,他一直奔走在恤孤助学的道路上。

在远洋宾馆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隐藏着一家已经运营13年的民间慈善组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2004年,王颂汤等12人发起的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正式成立。截至今年7月,13年来,恤孤助学会累计募捐善款13077万元,资助来自广东35个县(区、市)25510名孤贫学生,每名3000元;2012年开展重症病童救助项目以来,累计救助1500余名白血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病童,发放救助款2245.24万元。

    “下岗再就业”

    在恤孤助学会的会议室,挂着这样一幅字:“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语出《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头的,不是贴在墙上的,不是写在纸上的,也不是媒体报道上的,而是行动”。

    1938年出生的王颂汤,今年已经79岁高龄。采访前一天,他刚从离广州400多公里的廉江赶回来。虽然不久前做了手术,腰上绑着护腰,但谈论起这十几年的恤孤助学发展,王颂汤仍然能清晰地记得每个时间点。“2002年12月26日,我们12人举行了(恤孤助学会)第一次发起人会议。”

    王颂汤会走上恤孤助学的路,一方面是他参加了上世纪90年代广东发起的农村孤儿认捐活动,每年认捐一个孤儿。路近的,每年寒暑假王颂汤还会去看望他们,也会把他们接到广州来,但是,“发现他们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就会呕吐”。后来他知道,这些孩子由于长期贫困,肠胃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吃不了这些。而临门一脚,是一次对少教所的参观。“少教所的工厂,十几岁的小孩剃了光头生产编织袋。”王颂汤问了几个问题,“几岁,哪里人,读过几年书”,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出去以后准备干什么?”本来还算流畅的交谈,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人回答,这时,王颂汤的耳边,有人轻声地说了一句“他们还要回来的”。

    这句话给了王颂汤极大的震撼。于是,2004年,退休不久的王颂汤和11位好友一起,成立了慈善组织来帮助这些孩子。“和朋友开玩笑,在家等死多不好,下岗再就业。”王颂汤笑称。

    “一个都不能错”

    “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是为一个个活生生的自然人服务。一个个自然人服务了,合起来才是为人民服务。”对于这十几年的公益行为,王颂汤引用了一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79岁的王颂汤,在慈善项目上仍坚持实地参与,也要求工作人员对所有的申请者进行家访和实地考察。“我对我的志愿者们讲,我们一个项目资助的都是上千个孩子,错了一个,对我们项目统计来说是千分之一,看起来很好看,误差在千分之一。但不对,对这名小孩来讲是百分之一百。他可能这辈子失去了唯一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你对不起他。一个都不能错,不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

    因此,恤孤助学会每一个资助对象都会有志愿者实地走访,逐个核实。据了解,以2016年为例,恤孤助学会在助学项目方面,先后组织志愿者、捐赠者、媒体5 4 1人次分四批对3535名申请资助的贫困学生逐户家访核查。

    “慈善组织和企业不一样。慈善是一锤子买卖,出了丑闻全完了,凭的是信任。”凭着这份坚持与认真,恤孤助学会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信任。今年廉江项目的1164个孩子,按照正常程序,恤孤助学会会先发认捐指引,在正式认捐名单下发前还会跟当地政府再一一核对,“(今年)还没公布名单就已经全部认捐完了。”王颂汤表示:“公众对我们的信任已经不需要了解受助人的具体情况都愿意出手。”

    “放不下,忘不了”

    恤孤助学会成立之初主要以助学作为主要的公益项目。但在助学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些孩子生病需要治疗,于是,从2012年开始正式对病童项目展开试点。

    王颂汤仍然能记得那天早晨,有人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务工者抱着孩子跳楼了。后来王颂汤去医院了解到,务工者太太有精神病,小孩得了足内翻。务工者带着孩子找医院,医院说可以治,但是要交7万块钱的押金。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抱着儿子从6楼跳了下去。大人当场死亡,小孩由于下落中被父亲抱着,被送进了IC U.后来,孩子抢救了2个星期,还是去世。

    “人都是怕死的,不到彻底绝望的话是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当时他知道有哪个地方可以帮他忙,他肯定不会这样。”王颂汤眯了下眼,“现在有这样一个群体,用两条生命的代价在拷问我们,拷问这个社会”。

    这样的故事在13年中不鲜见,“如果一个人心里头,装了很多这样的回忆和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看到、了解到的,你说这个人会怎么样?”王颂汤点了一支烟,“我也有个弱点,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看到小孩子这些情况,就放不下,忘不了,记在心里头。这些事越积越多,越不敢懈怠。你们还年轻,做好事的时间还长着。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能做一点是一点”。

    据悉,2012年恤孤助学会开展重症病童救助项目以来,2012年当年救助病童40人,到了2016年,全年帮助病童人数达407人。

    “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癌症等现代医学有可能治好的病,但父母因为没钱就眼看着自己的孩子的生命一天天枯萎。”王颂汤沉默了一下,“我们资助的69%是这三类病,去年(资助的)去世11名大概占3%”。

    “贫穷不是耻辱”

    在资助过程中,有个小女孩告诉王颂汤,她当时也是孤儿,但是在申请资助的时候觉得很耻辱,是村干部帮忙申请的。“我对那些小孩讲,贫穷不是耻辱。你们出生在贫困家庭,不是你们自己的选择,你们是没有责任的。我要向你们道歉,我来晚了,没能早一点帮助你们。但是有机会如果不去努力,才是耻辱。我对你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如果你们还能记得,在你们最困难的童年,这个社会帮助过你,请你不要伤害社会。”王颂汤说。

    据悉,恤孤助学会每年资助学生人数已经由2004年的56人增长到2016年的2738人。截至2017年7月,恤孤助学会累计募捐善款达13077万元,资助了广东35个县(区、市)25510名孤贫学生,每名学生3000元。“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现在,给他们争取未来的机会和希望。”王颂汤说。

    去年王颂汤收到了一封很长的信,来自之前资助过的一名孤儿。后来那名孤儿考上了北师大,当了教师。“他很感慨,说‘我现在的工资是一个月7000多块钱,3000块钱对现在的我来讲,好像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当时如果没有这3000块钱,我的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王颂汤说:“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播种希望。”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08/23/content_63212.htm#article

来源:2017年8月23日AII 08版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