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恤孤助学会荣誉墙 南粤首家民间慈善社团,一成立就获得央视、人民日报的采访,20年来,先后摘得中华慈善奖、南粤慈善奖等公益最高荣誉、凭借“诚信是生命”、“好事做好”等理念,制定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开展助学、病童救助以及成长关怀三大项目,开创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义拍义卖慈善会、乐步慈善健行等筹款平台,累计筹款296194825.48元,资助困难学生38808人,病童4914人,成为广东民间公益慈善社团的“一面旗帜”! 不错,这就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为“恤孤助学会”),如今,她将走近20年华诞,在这个时间节点,也许很多人会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民间团体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生命力?这20年,她是如何从初创走向如今的繁荣的?这背后有什么可以学习和参照的模版呢? 一、发展上,志愿者队伍是成长的灵魂 毫无疑问,所有的社团都有它的初创期,恤孤助学会也不例外,它是如何从几人的团体发展成具有影响力的社团的?“是志愿者推着我们走到现在这个规模的!志愿者是我们的生命力!”恤孤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梁栋彬这样总结道。 2002年12月26日,原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王颂汤和11位老朋友在广州远洋宾馆聚会,共同决定成立一个民间慈善团体,资助广东农村地区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当时我国纯民间的慈善团体很少,这些发起人们奔波一年半,才拿到了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为“恤孤助学会”)的“出生证”。 恤孤助学会成立时,只有王颂汤和葛晓红(恤孤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两名志愿者,也没有聘请专职人员。做项目、筹款、传播……单凭2个人远远不够,他们两个人开始为志愿者搭建参与平台。那时候,梁栋彬还是一名志愿者,他回忆道:“第一次参加恤孤助学会的活动时,王老会长给我们培训,跟我们分享了机构的理念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的做法,当时,我们志愿者都被打动了,信任且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机构把好事做好。在培训会上,大家都积极献策献计,王老会长则在一旁虚心地听取我们这些‘毛头小孩’的想法,这让我们感受到被尊重,而且非常想要把事情做好。” 接下来,恤孤助学会的仲夏夜慈善音乐会、义拍义卖慈善会、乐步慈善健行……这些每年的重大活动都是在志愿者的建议推动下策划组织和实现的:仲夏夜慈善音乐会第一期,是各个志愿者找熟人捐助学生,每个熟人捐助一名困难学子,获得两张音乐会的票,后来,慢慢地音乐会在媒体和爱心人士的推广下,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期待,才成就了如今每年夏天的公益盛事;义拍义卖慈善会最开始也是由志愿者们提出来的一个筹款项目,当时很多志愿者用自身的资源,筹集很多珍贵的拍品,让拍卖会从第一期就火爆出圈;乐步慈善健行项目的诞生,其实也是一些志愿者参与过香港的“行路上广州”活动,然后就借鉴了这个模式,最开始是相当严格的纯徒步,按报名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跟一个徒步十多公里,相当辛苦,后来也是在志愿者的建议进行了优化,变成了如今4人一组,且能按照各组的水平报名参加挑战组、休闲组和游乐组等多元模式。 图 | 仲夏夜慈善音乐会 梁栋彬说:“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很多筹备,志愿者们各自发挥所长,有些人引进资源,有些人现场执行,还有些人负责传播……他们都把活动当成自己的事情。”恤孤助学会不是某个人的机构,而是志愿者们一起做好事的平台。 二、执行上,严格志愿者准入考试制 如今,恤孤助学会的志愿者已经有4694人,专职人员14人。尽管志愿者众多,但要想成为一名恤孤助学会下乡核查志愿者,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被录用。在广州这样一个志愿者需求量超大的城市里,用这样麻烦的志愿者录用制度,也许有公益组织会担心会无志愿者可用,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制度不但没有阻挡志愿者加入的步伐,反倒成了同城志愿者争相获取的荣誉,很多志愿者被录用后还晒朋友圈引以为荣。 图|乐步慈善健行志愿者合影 “其实,这个培训和考核不是无中生有地故意提高门槛,确实是有需求才不得以而为之!”梁栋彬说,为了准确、及时、有效地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资助项目,他们制订了完善的资助制度,明确申请资助的条件、资助标准,并建立了15步工作流程。下乡参与信息核查工作的志愿者都需要参加培训并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胜任该志愿岗位的服务工作。正因为严格选人制度,20年来,从未发现资助错误的情况,汇聚在一起的也是一帮真心想要把公益做好的人。他们用心地在恤孤助学会这个平台上帮助他人,推动机构的发展。 三、决策上,既顺应时势又坚守原则 社会环境、公众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志愿者们的想法也是多元化变化的,一个公益组织如果单纯靠志愿者推动,很容易被各种不一样的想法带偏,恤孤助学会是如何20年如一日,把好事做好的呢? 图|恤孤助学会档案室 这离不开严格的制度、精准的资助,外加老会长的严格把关! 最开始,恤孤助学会资助对象是孤儿,2011年,广东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孤儿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随后,恤孤助学会把资助对象扩大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发现资助地区有不少事实孤儿(父母双方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儿童),这些孩子情况多样,而且不易认定,恤孤助学会组织志愿者和媒体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2016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21年,我国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不仅扩大保障对象范围,还制定了精准认定失联情形以及强化动态管理等措施。葛晓红说:“除了准确、及时、有效,我们的资助原则还有一条是符合社会需求。在这20年里,我们尽可能真切地让大家看到受助儿童真实的生活状况,确保资助的精准。” 图|葛晓红给杨芳教授介绍档案资料 2012年,因为一个病童事件,恤孤助学会应社会需求开设了重症贫童救助项目,为确保资助精准,受助病童的审核流程不能少,但与此同时,为了兼顾病童等救急救命钱的紧迫性,恤孤助学会为此摸索出一套资助原则、流程,大大提升资助效率。 “好事做好”可不容易,既要守住原则,又要顺应时势,梁栋彬说:“王老会长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让我们踏踏实实地把好事做好,避免把好事做成坏事。”王颂汤回忆道:“这些年有很多人捐款,让我去做一些新的项目,曾有一位老板想要给我们捐赠几千万元,做一家慈善医院。我拒绝了,因为我们不擅长,我们只做有能力做好的事,并把好事做好,不做没有把握做好的事。” 四、内核里:视诚信如命,守住生命源泉 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加入,机构的项目也越来越成熟,南粤首个民间慈善社团走过20年,成为“公益旗帜”的秘诀是什么呢?王颂汤说:“最基础的就是诚信二字。” 图|王颂汤老会长回忆恤孤助学会20年历程 在恤孤助学会成立之初,恤孤助学会的很多捐赠人都是因为信任发起人,才捐款的。“诚信就是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命。一个民间慈善社团的公信力不能只建立在个人的诚信上,所以,整个机构的制度和运作机制极其重要。”王颂汤带领团队确立了依法办会、诚信办会、透明办会、节约办会四大办会原则,建立了55项管理制度,还发布了《给捐赠人的公开信》:“我们诚心地邀请您或您派律师、财会等专业人才,在任何时候,可以在事先不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前来查询,审核和指导。我们将提供全部资料和工作方便。”有人说这公开信不就是自找麻烦吗?事实上,还真的有捐赠人前来查询,王颂汤说:“一些捐赠人查询过后,便决定追加捐赠。” 为了方便公众监督,恤孤助学会早在2004年就在志愿者的支持下,建立了网站,公开捐赠清单、财务报表、财务报告、资助清单、会议纪要等资料。2007年,王颂汤邀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恤孤助学会的账目进行审计并公开。当时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还被打动,成为捐赠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出现危机时,恤孤助学会的捐赠额不但不降,还迅速猛增。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不管是正式的活动现场,还是采访聊天,王颂汤从不说估算的数值,每次都能把捐赠金额、支出金额准确地说到个位数。有些人夸王老会长记性好,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芳说:“我觉得这是用心,是王老会长用心地记下这些意义非凡的数据。” 记者看到荣誉墙上,年度广州地区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等级A级的牌匾有6个,恤孤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梁栋彬表示:“这个评级已经成为每年的常态了。”王颂汤说:“通过传播,公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然后,我们要做到让公众信任我们,他们才会想要支持我们,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帮助。” 专家有话说: 恤孤助学会虽然是民间社会团体,但机构在创立之初就建章立制,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发起人都是精英,有能力有远见,而且很有心。在法规要求之前,他们就已经探索设计好相关制度,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把每一件好事做好,甚至是做到极致。这就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工匠精神,值得敬佩与学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杨芳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威水史 2004年5月15日:召开成立庆典,获央视、新华社等众多媒体的关注报道 2004年:开展助学项目(资助对象:孤儿),并自建网站(信息公开) 2005年11月20日:获“中华慈善奖”(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荣获中国慈善界最高荣誉) 2007年:主动开展审计工作并公开 2007年7月15日:举办首届仲夏夜慈善音乐会(目前已举办17届) 2007年12月18日:获“南粤慈善奖” 2007年12月30日:被核准为广东省首批四家可对捐赠税前扣除的社团之一 2011年:助学项目的资助对象更改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2012年1月8日:举办首届“结善缘助贫童——义拍义卖慈善会”(目前已举办12届) 2012年:开设重症病童救助项目 2016年4月30日:举办首届“乐步慈善健行”活动(目前已举办7届) 2017年12月:王颂汤入选“中国好人榜” 2021年3月31日:获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 2022年12月:获“广东省先进社会组织” 2023年9月:王颂汤获“中华慈善奖” 2024年5月18日:将举办20周年庆典 采访撰写 | 陈少韩 图片拍摄 | 陈少韩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编辑 | 刘纯琳 审核 | 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