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新闻中心
【南方+】龚琳娜:早已不是“神曲天后”| 艺术咖
  •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2022-01-271567

【转自南方+】

2010年,一曲《忐忑》让龚琳娜红遍大江南北。名声大噪的同时,龚琳娜发现,大众对她的印象也包裹在了“神曲”标签里。

事实上,她与丈夫老锣数十年来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做严肃的音乐。《忐忑》是老锣大胆尝试的高难度歌曲。龚琳娜为此学了4年,练了不下上万遍。

早在《忐忑》走红前,他们就唱起了古诗词。他们致力于激活古典诗词的音乐基因,唱《诗经》《楚辞》和《山海经》,还曾复活曾侯乙编钟,并将其搬上央视舞台进行演奏。

龚琳娜与丈夫老锣龚琳娜与丈夫老锣

许多人不曾注意龚琳娜真实的唱功、对民族音乐的坚守。她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接受过严谨系统的专业训练。走红后,她与丈夫依然将时间花在音乐积累,前往各地采风,拜师学艺,捕捉民间艺术精华。

2017年,她举家从北京搬到云南大理,远离都市喧嚣,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后,一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古诗词歌曲诞生。她带着这些歌去了20多个城市巡演,希望将古诗词的美、中国音乐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视频|龚琳娜专访-与音乐陪伴计划,时长共1分58秒)

近日,龚琳娜带着这场音乐会来到了广州星海音乐厅,并接受了记者专访。聊起唱歌,她语气欢腾,时不时唱上两句,旁人很难不被她的热情所感染。她说:“我要唱的就是中国歌,用中国的声音。”

谈古诗词音乐会:

给观众上音乐课,全场练气、合唱

南方+:音乐会上,您让观众起立,全场一起练气、合唱。为什么用音乐课的形式来办音乐会?

龚琳娜:很多人会质疑我这场音乐会,说都是古诗词,观众听不懂。还有人会说,你的歌特别难唱。所以我要回答这两个质疑,就是现场我教你唱,带观众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星海音乐厅,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现场星海音乐厅,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现场

对于诗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懂,我小时候也怕古文课。可是当融进旋律,当我唱出来,我相信你一下就能明白,这个诗为什么美。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能感受到诗里的情感。

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台上台下都浸润在古诗词意蕴中,真的能形成“余音绕梁”的感觉。尤其是当大家一起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很多观众都饱含热泪。

南方+:音乐会每到一城,都与当地儿童合唱团合作。这是您特别设计的?

龚琳娜:对,因为我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传唱下去,而孩子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我小时候学唱家乡贵州的民歌,到今天都没有忘记。所以我教这些孩子唱古诗词,从练气,到眼睛怎么打开,怎么投入到音乐中,相信他们长大后也不会忘记。

这次在广州,我还参与了音乐厅的“音乐陪伴计划”,与帮扶的东风村第二小学合唱团孩子们合作。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歌声干净、美好。我给予了绝对的信任,让他们更大声地去歌唱。音乐一定会滋养他们,让他们快乐、发光。

龚琳娜与参与音乐陪伴计划的孩子们一起排练龚琳娜与参与音乐陪伴计划的孩子们一起排练

南方+:您提到,有朋友担心古诗词音乐“曲高和寡”。这几年在推广过程中,有哪些体会?

龚琳娜:我们找到了一个纽带,让古诗词歌曲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连。这个纽带就是节气。春日赏花,夏夜听雨,秋分赏月,立冬观雪。四时韵致,古人比我们有着更细腻的体察。

每一个节气是时间、是气候、是人们劳作与生活的变化规律,是激发我们情感世界的良好方式。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唱出二十四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每一个字背后都有它的意境、品格和志向。

这24首古诗词,在内容上与节气相契合,也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篇佳作;在歌曲旋律上,每一首风格不同,彼此之间又相互衬托。

做有艺术品质的音乐,《忐忑》是代表作之一

南方+:您定义自己是“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怎么理解中国新艺术音乐?

龚琳娜:过去,中国音乐每个门派各有独门绝技,不会拿出来成体系。后来有了音乐学院,需要统一教材,就借鉴了西方,西方有成体系的教材。可是体系化时,每个人都会统一的唱腔,唱一样的歌曲,就缺失了中国音乐里的个性。

我读的是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自己唱了很多贵州民歌、地方小调,戏曲也在学。可是就感到艺术作品严重缺少。我理解的艺术作品,是要拿到舞台上,比如音乐厅,跟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作的作品。它们非常重要,代表着文化的深度、厚度和高度。

我从小学声乐,并不想走流行音乐,我希望能在艺术音乐里有所成就。我遇到作曲家老锣老师时,我们俩就希望做的音乐是有艺术品质的,所以叫艺术音乐。

冠以“新”,因为它是原创,完全从无到有。大家听到的《忐忑》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忐忑》技巧性极高,艺术性也很强,普通人如果没有训练是唱不下来的。它是新艺术音乐里的一种,大家叫它神曲,因为比较有带动性。

而“中国”是因为我是中国歌手。我用汉语来唱,用的声乐技巧都是从戏曲、民歌里学来的,我把它们综合放到新歌里。

我不是西方歌手,我要唱的就是中国歌,用中国的声音。

南方+:在寻找定位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龚琳娜:我要摒弃很多学院派的东西,去研究民间声音时,要打破条条框框。

当然这是一开始的难度,后来的难度是走入市场后,刚开始确实会受到质疑。比如《忐忑》,这到底是不是个好作品?它是俗的还是雅的,美的还是丑的?

龚琳娜唱《忐忑》。这首歌演唱难度极高。龚琳娜唱《忐忑》。这首歌演唱难度极高。

我觉得不用给它定义,一首歌没有一个绝对的标签。首先这是非常规整的,作曲家严格写出来的、艺术性的作品,它打破了你常规的认知。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南方+:您会不会介意“神曲天后”的标签?

龚琳娜:我不在意大家怎么说,但我不会给自己下定义。我理解的“神”,中国人特别讲究精气神,都说“形散神不散”,所以“神”是一定要在的。我唱每一首歌都非常投入专注,我希望把每首歌的“神”都唱出来。

云南生活:接触天地之气,在大自然中歌唱

南方+:搬去大理5年了,在云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龚琳娜:每天早上七点多,我一睁眼,太阳就“哗—”洒在我脸上。阳光温柔地抚摸着我,鸟儿把我叫醒,我就起来跟鸟和小松鼠一起练歌。我也经常去山上唱歌。春天采茶,秋天看落叶,夏天采蘑菇。人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

我平时在舞台上,要全力以赴地去唱歌。回到家时,就特别希望跟大自然接触。在这里,我的生命跟一个蜘蛛、一朵花、一棵树都连在一起。

接触天地之气,对歌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唱出一个声音,大家说“哇,我听到了风在吹,森林在摇摆”。但如果我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我不可能在声音里塑造这些意象。

南方+:您跟老锣怎么考虑两个孩子的教育?

龚琳娜:他们就上普通的学校。两个孩子掌握了很多生活技能。大儿子会写歌、作歌,喜欢说唱音乐。他在水边捡一块石头,还会做成一个戒指给我。二儿子会做饭,比萨、饺子、包子,全都会。我希望他们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待什么事都乐观积极向上。

南方+:疫情对您的创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龚琳娜:演出会相应受到一些影响,但创作上我的产量更高了,因为能够安静下来。能踏踏实实地唱歌,这让我很幸福。

龚琳娜教邻居唱歌龚琳娜教邻居唱歌

“声音行动”的公益项目也没有停,我走到哪,就把歌唱到哪儿,教到哪儿。我的邻居都不是唱歌的人,甚至很多人从没打开过嗓子。但现在,他们唱很多首古诗词,可以识谱,二声部、三声部都能唱。全家老小跟着我们练歌,都没时间吵架了,家庭幸福感也在提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记者】徐子茗

【实习生】王翊萱 邱文欣

【拍摄】仇敏业 实习生 张嘉浩

【剪辑】何志豪 实习生 张嘉浩

【统筹】李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20-87777268
广州市环市东路404号之三2楼(201-204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网站ICP备案:粤ICP备09186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55号
网站设计:JZ·studio